4/27/2008

不願面對的真相與反動的修辭



手塚治蟲先生在《三眼童子》中提出很多對於現代文明過度發展的警告,雖然這些警告在很多人眼中很老套、很泛道德,但也必須承認在當時是很有遠見,或至少一定要承認其熱血。


幾日前,在洪瘦同學的網誌看到她興奮的分享與家人欣賞【不願面對的真相】之後的感想。在留言中除了表示敬佩她的熱情之外,我很機車,我還說她「LAG了」。

她的確是LAG了,而且LAG很大。然而,我把LAG這事拿來糗人也真的的確是很機車。熱情、熱血、爲社會爲人類爲地球奮鬥,永遠不嫌晚。嘲諷人LAG真的很不應該。

但這些不是本文的重點。

---------------

今天傍晚,HBO又播了一次【不願面對的真相】。再看一遍,更是加強我對共和黨等保守派、反動派的厭惡。

片中,高爾提到關於地球暖化議題,人們擁有的迷思。一個是認為「這現象不是還有爭議嗎?」;一個是認為「這是個該與經濟一起衡量兩者衝突的問題」。

高爾批判第一點是保守派人士的陰謀,是的,片中高爾確實是以「陰謀」來看待──這些保守派人士就是認為:「"問題化"對我們有利!」。申言之,保守派人士企圖將地球暖化議題「操作」成一個「尚待證實的問題」,當正反兩派人士大戰,這派人士就能維持並持續擴大其既有利益。

高爾提出數據證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學者質疑暖化問題是否存在──清一色肯定!

----------------

我的認知中,「保守」與「反動」大致是同義的,至少是處於重疊的關係。然而我並不將諸定義成「革命」的反面,我大致上將之認知為「改變」或「進步」的反面。換言之,我把「革命」當成「激進的、強烈且具破壞性的改變」。

上面的想法無須深究,也無須檢討,其實我也是交代的很籠統。總之,「保守」及「反動」就是那些「不惜犧牲一切也要維持既得利益之人」(註1.)

我曾經約略的讀過《反動的修辭》一書(註2.),作者赫緒曼在書中盡力分析、描繪反動派人士的語言技倆。赫氏提出一個架構,認為反動派的論述可分為三種類型:悖謬論、無效論,以及危害論。爲求觀念清晰,我簡略說明一下。

「悖謬論」的典型例子為,主張「那些企圖改變的人其實把社會帶向相反的結果」,例如他們認為,法國大革命說是要讓大家自由,結果卻讓法國更混亂。而「無效論」則是例如,質疑福利國家能夠給窮人多少好處;「危害論」也很容易了解其內容,大致上就是強調改變內含著危險。

我必須坦言我沒有翔讀本書,所以我也只知道赫氏提出這三種類型而已,赫氏對諸的詳細討論我是不知道的。

承上,【不願面對的真相】讓我感受到,將議題「問題化」、「爭論化」比起前諸三種類型更是厲害!或說,高爾揭穿的這種陰謀是三種類型的「綜合運用」。這毋寧是玩弄多元民主。

好像愈寫愈嚴肅了。其實本文的重點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我看了一部電影而它讓我想起一本書,如此而已。

---------

如果要「本土化」一下的話,就舉個台灣的例子吧!在這幾年阿,許多社會運動或甚至是「是非問題」者,往往被有心之人操作成「藍綠對立」。

那麼,也許會有人問我,「那你覺得藍綠誰是反動份子?」我大概會說,兩個都是。

--------------
註1. 之所以不簡單的以「既得利益者」稱呼,是因為「既得利益者」毋寧是中性的辭彙,捍衛自己的權利是所有人該作的。我所睹濫的是那種「不惜犧牲一切也要維持」的既得利益者。

註2. 本書的課題其實很簡單,就如同封面上所寫的:「當進步力量推動歷史前進時,保守派如何爲其反動思想辯護?面對進步與反動的論爭,現代公民如何透視雙方的限制和謬誤,進而作出正確的選擇?」

4/03/2008

恩踢劈憂怕不力克之後─北大法研公法組考紀(三):肥餌罰蹲撕裂兮會戰


愛娥老師的老師,Chr. Starck許老師(許塔克XD)曾到輔大演講,那天我東吳有課而未能前往一睹風采;該次演講的BBS文宣曾說他是「身高190CM、德國版哈利波特」。許老師當年(2006?)已年近七旬,上述文稿令我懷疑。


恩踢劈憂怕不力克之後(三):肥餌罰蹲撕裂兮會戰*

一、富奸病毒帶原者

我知道我這系列拖稿拖得很嚴重了,有人在MSN上催我,更有如老頭直接利用留言功能開砲者。此外,原本欲仿政大公法之役,以(上)(中)(下)三回完成的北大公法之役特別報導,也在我偷偷改以(一)(二)(三)計之後,結束點何時出現乃遙遙無期。

民法刑法我不會,就跳過了吧!談一下行政法這科。

二、難預料的考題

我一坐上戰馬(就是座位啦),便立刻翻開戰報──敵人共有三名。不作戰爭場面的比喻了,好累。第一題是考一個公告,問公告是什麼行為形式,然後當事人有何可能可以主張的;第二題則是訴願管轄的問題,事實中有管轄移送、兩個處分機關、普通法院、行政法院,還疑似要考行政罰。

第三題可歡樂了!!!──公共任務與國家任務有何不同?行政組織以科層制為主的考量?有什麼其他組織類型可以選擇,考量為何?「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以及「行政法人化」的意義為何?

題目大約是如此,詳細我記不得了,這題的配分是50%,與憲法第三題同樣的是,出題老師(就是陳愛娥老師無疑)在括號中附加說明:會審酌對於上述問題的回答綜合給分(大概是這個意思)。

三、心念電轉中的吶喊與嘶吼

大約花了個五分鐘審題。然而,眼前所看到的與考前心中所想的,完全不一樣!

裁量呢?北大不是最愛考裁量(預定裁量、計畫裁量...不過考過的不再考是很合理的啦~)?授權明確性呢?陳慈陽老師不是對391.520.612很有意 見嗎?我連他對法治國意義變遷的描述都記起來了!怎麼沒有長得像環境法案件的例題?我連環境法(目前共三本)都拿來翻了(其實作這事本來就很多餘XD)!

信賴保護呢!!??──我不是對前揭猜題主張信賴保護,而是問「怎麼沒考信賴保護?」;考前最熱門的愛娥老師出題猜測就是信賴保護──我自己的實證猜題分析、研究所學長的觀察、老師出題習慣等等,莫不如此。也因為此,整整長達五十頁的一篇文章,我就這麼地苦讀外加整理。

上述咆哮應該只佔零點幾秒吧。事實上,除非是題目看不懂,可以發呆,否則根本沒有多餘時間思考這些冏rz~

四、爽到誰艱苦到誰?

取代上述心念電轉中的叫囂,事實上看到第三題之後我心中大多數的念頭是爽的。「爽點」莫過於「一定一堆人不會寫~花哈哈哈阿哈哈哈哈哈阿~~~~」而「我 會寫阿阿阿阿哈哈哈哈哈哈~~~」;而「恨點」僅僅佔有一小咪的空間:「其實我也不是很會阿阿阿阿阿阿~ 哭哭 lol」。

恨點還有一個。考行政法前所有考生在擁擠的走道聚集,悶熱、不安、緊張、念念有詞、聚精會神,實在可說是「一樣考試招百樣人」(很濫的改編)。我靠著冰冷 的牆,拿著小六法,不是很專心的翻著條文──因為我覺得根本不會用到條文,我憲法根本沒時間寫幾條條文,憲法52條總統刑事豁免權?寫這是有比較超越還是 比較好記性?誰不會啊!

五、比政論節目還好聽的地主隊考情分析

我靠著的冰冷的牆是屬於刑法組考生的柵欄,也因此,我身旁站著好幾個手持《刑事訴訟法講義》的考生。特別的是,我面前站著一個強者,不間斷地與他同學進行「考情大分析」,口若懸河、井井有條、論述有據,不出我所料是個報考公法組的北大強者。

據聞考場總是有「地主隊」會干擾「踢館選手」,學長考前不斷叮嚀「萬勿聽其言、受其影響」。然而,北大強者講的實在很好聽,不輸電視名嘴,我不禁深受吸引XD~現在想想有點像是處於大雪紛飛唐三藏,提醒自己切莫被女妖精吸引。

從憲法、民法、刑法,北大強者一一娓娓道來:「那題是吳光明在仲裁法洩的!」、「一看就知道二、四題是吳景芳啊!」「愛娥每堂課的講義都一定要拿到!」 「第一題應該是劉幸義!」「對對對,就寫613啊!」「第四題有特殊見解,要採客觀說!」「收養要件一個三分吧!我都有寫!」「少一個嗎?好吧那我那題 22分吧~」....

獨門見解、考題分析、給分方式、強者的自我告白、強者勉勵弱者,所有好聽的考場資訊都具備了,豈能不聽?太好聽了XD~我也懶得再抱佛腳了,反正行政法是我的戰將(?)

談到行政法了,精采的來了....「資訊公開會出嗎?」...隨著他的言語,我也把資訊公開複習了一下...「愛娥的行政組織講義我早上才念的」──此時「行政組織」四個字牽動了我的敏感神經,我心中不禁起了抵抗之意:「神經喔?行政組織考過了啦!會考信賴保護啦!」

六、硬戰

(一)時間分配

畫面回到「戰馬」上的我。腦海中對於行政組織的嗤之以鼻還未散去,但他卻是已經真真實實地對著我揮著手:「公共任務與行政任務有何不同啊?快告訴我啊?啾咪~^_<~」

十點半開始的考試,將在十二點十分結束。當我開始動筆時已經是十點三十八分了,我心中暗自盤算,必須在十一點二十前結束兩題實例題,以寬裕的五十分鐘迎戰行政組織的挑戰。

事實上,兩題實例題也並不很好寫。我個人當時的臨場感告訴我,這兩題的問法「虛中帶實」,並未明講考點,必須考生自己揣測,敵暗我明,想要四十二內解決這兩題真的很難!

我採取打帶跑戰法,許多答題處點到即止,並且善用標題。但儘管如此,我第一題實在寫的很倉卒,我大約在十一點左右便暫時停止第一題的作答,跳到第二題開 戰,只留了一些空白,留待之後再寫。必須先在這就先提出的是,後來我再回來寫第一題作的結論非常敷衍,而且我事後思量,我好像並沒有交代當事人應當選擇的 救濟途徑──這也不能怪我,因為考題問的是「對於公告..有何可能可以主張的」,似乎是要問實體法上理由;只是我每每一想起這兩題給我的虛無感,我便恐慌 地進入懷疑的無線迴圈:『究竟那題有沒有要問選擇什麼訴訟呢?」

當我正式向第三題宣戰時,已經是十一點二十六分,我多耽誤了八分鐘。但我並不慌張,因為我相信有四十四分鐘寫第三題的人應該沒多少!(按:說不定我一二題根本沒拿到多少分 冏)

(二)平時的養成

本題可以使用到許多關於國家學、民營化、行政組織改革,甚至「行政法總論改革」的相關問題也可以派上用場,不過對於這些,我的了解有限(時間也有限),也只能丟些關鍵字而已= =(更何況我也不確定寫的是不是就是老師要的)

我身旁的許多同學應該知道,我平常就很愛找些「有的沒的」的文章來念,其中,也許是受到近期學者們常以民營化為主軸招開研討會,使得我也在不知覺中收集且閱讀了不少。

此外,準備政大考試前,我也把詹鎮榮老師的《民營化與管制革新》比較簡單的部分讀完。其中有一些還是上學期旁聽程明修老師的經濟行政法時,因為怕被老師問以及防止聽不懂學長報告,「隨意亂翻書」。

而行政法的文章中,許多學者喜歡從國家觀的演變、法治國內涵的變遷去談論行政法的相應調整、行政法釋義學的功能等等去開展論述。不同於大多數同學,這些東 西很是吸引我,所以我就都看了。然而,這堆東西在我腦中極度雜亂:有從給付行政去談的、有從風險預防去談的、有從民營化去談的、有從基本權去談的,甚至好 像有從歐盟去談的(這塊我時常跳過或放輕鬆讀過去)。

行政組織問題,台大當然不會考;因為詹鎮榮老師以及董保城老師,曾經期待可能會考的政大也沒出現。丟掉這塊東西很久的我,怎麼也想不到在北大出現了。

陳愛娥老師也是寫了很多關於行政組織的東西,然而,在《行政法入門》以及《月旦法學教室》中的連載,我卻都不是很仔細的閱讀。一方面是因為陳老師的文字較難,但最主要的仍然是「考試很少考」且「北大陳愛娥老師考過這個了」。

(三)啟示?

所以,這似乎表示了,準備研究所,必須將出題老師「所有文章」通統讀完?通常,能夠把最近兩年的讀完,就很OK了,能夠連兩年前的文章也讀的,通常是該出題老師的「文章量不大」才會這樣做。

陳愛娥老師的文章量不是大,是驚人XD!不要說近兩年,許多考生是連「閱讀」都會感到苦手。從這角度而言,這次考行政組織的問題,算是給大家一記大突襲吧?相信很多人會這樣抱怨!

我則是小抱怨,但僅止於「出乎意料」以及「沒有特別準備」的惋惜而已,這是由於我還勉強算是會寫的,多少能夠擠身「受有利益者」。

如果真要從這次考試抓出一些啟示,只能說,準備北大公法的人阿,「要把陳愛娥老師的東西都看完!」好像很恐怖吼?= = 我自己也這樣覺得,難怪聽過上榜生說,「要去旁聽」,我想這是因為聽陳老師親自講會清楚很多吧!像拿那名北大強者來說,陳老師行政組織那塊的見解,他應該 是超級熟的吧,比起我這半調子且重來沒去旁聽的,強太多太多了XD

(四)公共任務與行政任務

老實說,這兩個玩意兒怎麼區分,我還真的是當場邊寫邊瞎想的。我說,公共任務的內涵近似於國家任務,其範圍比行政任務大,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所有憲政機 關的任務。公共任務與國家任務都是以公益為主,會隨著國家觀的演變而有變遷,從形式法治國、自由(市民)法治國到實質法治國、社會法治國,國家任務不斷擴 大,例如給付行政、風險預測、預防與決定都是新的課題。

而行政任務則是立憲者或立法者考量國家任務的變遷後,賦予行政的任務。這是因為古典的、立憲主義的權力分立要求「節制國家權力」,從而,行政的範圍不是採「扣除說」,而是立憲者與立法者給他的才算數。

所以,公共任務的改變是「事實上的」;行政任務的改變是「規範上的」,我的結論是這樣。看起來很炫,實則是我自己想出來的,講好聽一點是創意,說難聽一點是我在虎濫。但無論如何,我想我這部分答得還算不錯吧XD 相信很多考生是連胡扯都扯不出來的。

不過,我把國家任務與公共任務扣在一起,在處理上,好像有點不是很漂亮= =a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因為我個人真的是無法區分二者,當時我真的無法區分二者。我自己後來想了想,還有問了人,才確定兩者還是能夠區分的,例如公共任務是私 人也能處理的,不須國家叫他作;而國家任務則是國家來作,要交由私人去作必須有法律授權。這是我當時沒想到的,相信陳老師一定會「看破手腳」在這邊不會給 我太多分,換句話說:「心理扣分」。

還有,我當時真的沒想到這層差異,以至於我之後的作答,尤其是「政府業務委託私人辦理」部分,沒有答出這點差別,更是失策!就算這不是陳老師想到的,但就我自己論述的完整性而言,也是個偌大的缺失!

最後,不管結果如何,能夠臨機應變處理這題,我還是有點自負的。除非事先就知道會考這塊,否則這真的是必須靠平時的養成與累積。

(五)本題其他部分─代結論

本題其他部分,說真的我也沒太多時間去經營第一小題那般的「巧思」了,也是有點以關鍵詞以點打點的方式進行。第二小題「科層制」我丟了「行政一體」、「責 任政治」、「合法性與合目的性的指揮監督」「組織與人員的民主正當性」去論述,還不忘加上一句「姑且不論釋字613大法官提出行政一體的妥當性」,因為我 知道陳老師對這部分意見很多,況且我也是被他說服的。

第三小題「其他組織類型」,我也不是很確定要考什麼,所以我談了「獨立機關」。丟出了「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三條」(我考政大少寫了"中央",哭 哭)、並加上了「獨立人員預算編制」「合議制」「不受其他機關指揮監督」等特色。然後,好像就接著帶出了下一題要寫的行政法人以及民營化。

第四小題「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以及「行政法人化」這部分,我就寫的很趕了。前者我就以民營化去論述,提到了「執行任務的主體」還有「承受責任的主體」 發生「私部門化」、並有「形式民營化」、「實質民營化」、「功能民營化」的類型(三者我沒時間寫內涵了冏~~)。而「行政法人」好多內容我都忘記了,我現 在也忘記我寫了什麼。我記得的是,這兩者的「例子」我都忘記寫了lol!我還在題目卷上先寫了簡單的關鍵詞提醒我寫,但我忘記了....我本來想寫,前者 如「台北故事館」;後者如「中正文化中心」,唉。

至於這兩者的意義,我好像寫了一些比較宏觀的角度,提到了「為行政法釋義學帶來挑戰」、「行政法總論的革新」、「解除管制後的"再管制"」等等...

眼看時間無幾,再度想起傳說中的「有結論總比沒結論好」,就匆匆下了結論,結論是啥我也忘記了XD~

寫完後不但手有點痛之外,脖子已經痛到爆,加上該間教室有夠悶,流汗外加「熱感冒」帶來的頭痛,讓我想提早交卷,收拾東西起立交卷,剛好打鐘XD,監考人員要我回座位等待。

回到座位的我,有點像是攤著的,腦筋空白,有種大功告成的感覺。

至於需要附帶一題的是,我北大會上榜嗎?刑法成了我這次的滑鐵盧,我刑法考得超級濫,如果會上榜,相信是憲法、行政法補了回來。然而,愛娥老師治學嚴謹,說不定我如此努力了還是無法達成她所望,真的是只能說「哭哭也」。


(本回結束)**
--------------------
*「肥餌罰蹲」即德文「行政」Verwaltung的音譯;而行政法的德文是Verwaltungsrecht,為了保持「XX兮」看起來比較壯烈,所以我就沒把最後一個音「特」給呈現出來。翻成這幾個字,算我無聊或白痴。

**算一算,本回竟然將近5000字XD!

4/02/2008

恩踢劈憂怕不力克之後─北大法研公法組考紀(二)


來碗今生最愛之一的散壽司也許能補足失去的元氣?


原本(上)都是以考試科目為主軸的,但本篇並不會如此。本篇是談一下北大之戰對於我有多麼慘烈。

一、傷亡慘重還是盡其所能?

考完台北大之後我整個人就「沒電了」。所謂「沒電了」不是指垂頭喪氣、失志、氣數已盡之類的,毋寧是指「需要充電」。至於如何充電,目前的方法是到處走走 晃晃,像今天(周三)就是陪我媽去買買東西吃吃飯,不然真的是蠻久沒陪她出去晃晃@@ ←我要釋明,我不是孝子也不是"mommy's boy",不要亂扣我帽子或貼標籤XD

其次,不知是台北大教室的桌子太低還是我自己姿勢不良,我從第一天考完回家就覺得脖子酸痛;第二天考完更是嚴重....,現在還在痛。這幾天苦作舒緩動作與按摩,還吃了肌肉鬆弛劑+狂睡覺。

還有,台北大的教室好悶,空氣不流通,加上考試那幾天也是濕濕悶悶的,所以我還外加「熱感冒」,也就是中暑,台語叫做「熱到」。

總之,寫完愛娥老師的行政組織法那題,我就氣力用盡、電用光、脖子故障。不過這戰打得好爽XDDDDD

記得考前我就跟同學說,「要在北大把禮藏四年的公法功力一次放出!」,主觀上我算是做到了。這大概就是謝小夫或一些政治人物還講的那類話吧「美好的戰我已打完」云云←總覺得這樣援引像在觸自己楣頭 冏......我只是想表達「酣戰」與「可敬的對手」之類的心情。

那這堆網誌呢?不是脖子痛怎麼敲鍵盤?很多都是睡飽、休息夠時弄的,當疲倦發生時脖子又開始不舒服了。這類情形不消多說,重感冒呆在家休息的人總會做些閒事吧?

二、為何與如何充電?

其實現在比較難做的事情是充電,現在腦子很不想輸入關於公法的新資訊,原因有很多,我自己也處於不知道何者居於領導地位的狀況:唸煩了(+)、猜不到出題老師(+)、懶得猜(-)、準備夠了(?)、鐵定上(?)、好累(++++)

還沒打完...
懶得打完...
不想打完...

4/01/2008

生活隨處拍(一)



本系列算是個新的系列,談一些平常拍到的有趣景象。 圖文相互搭配,寫作起來總是比較容易許多。



這是有一天陪母親去台北醫院看醫生時看到的。明明是爆吉祥的「鼠(數)來寶」春聯,我看了卻覺得愈看愈衰。大家不妨仔細看看「那隻老鼠」的臉,根本就是個「冏」字啊!

實在是很像:
冏rz來寶



同樣也是當天在台北醫院拍的。我看到這景象時,當場摀著嘴巴笑。



寒假與同學去吃火鍋,離開時在街旁看到這鍋莫名其妙的東西。好像是鴨子的腳?不過我覺得看起來很像地獄中一堆伸出來想要抓住活人的亡靈的手....



沒什麼特別意義,只是我沒看過總統府的卡車,所以拍下來。





這是爲老吳同學拍的,但我一直忘記告訴他的好消息,僅此學他「公示送達」。

3/31/2008

恩踢劈憂怕不力克之後─北大法研公法組考紀(一)


圖為北大三峽校區法學院動土儀式,左三穿背心者為陳師公春生


本篇不知道從何說起,這次是要談北大法研考試的。當不知從何著手時,設定綱目是不錯的應對,所以暫且以「各科表現」來嘗試完成這篇。僅此向催促我完稿的朋友們致意。

壹、各科表現部分

一、英文

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了,我英文也是蠻濫的。選擇題有一堆處於二選一的窘境,事後還陸陸續續發現似乎都是選到錯的,也許會栽在英文門檻也說不定。

栽什麼栽?是這樣的,雖然英文不計入總分,但要是英文未到門檻,就算你考了榜首的成績,對不起我台北大學還是對你說聲「謝謝請回」。

二、憲法

(一)真調會個什麼鬼大頭?

第一題問合憲解釋的界限,還要以此談論釋字585。看到有點嚇到,想說都N年前的梗了,怎麼還拿出來。我一直想說,釋字起碼都會考六百一十幾以後的吧,果然是我腦子太白痴。但這也是沒辦法,考前面對一堆釋字一堆文章一堆爭點,總會想要排除一些不太可能考的。

雖然我考前根本就不去理會什麼阿鬼真調會的,但好在你爸我很愛法學方法論,所以合憲解釋自是難不倒我─「585是吧?阿不就考許宗力協同~~」─總之本題寫的頗爽,什麼文義解釋啦那堆一般法學方法都寫給你看,「強暴立法者」更是要寫給你看!

所以似乎可以,多多讀各大法官的意見書果然是有點用處的。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我還曾經發憤K完許宗力、林子儀大法官的意見書。結果當然是失敗了,不過也因此學到了不少就是。

題外話,考完之後,高木同學很慎重的問我,「是考合憲解釋還是合憲性解釋?」(註1.)時,還真是差點唬住了我,當時為了建築信心的高牆,不斷告訴自己「只是翻譯問題」、「而且都問界限跟585了!」,事後回家查詢許大法官意見書,好險只是高木同學多慮了!

(二)什麼鬼庭?

這題是給了一段627的解釋文,「五人特別合議庭」的那段,然後要我們依此談論司法與立法的關係。

之前便猜測且豪賭愛娥老師一定是出「考前一年4月到當年2月」(註2.)這段時間的文章,而關於憲法我就把精力都賭在2007年9月一篇討論627的文章,以及考前不久發表在憲政時代的一篇關於平等權還有社會立法的(註3.)。總之這題我是一看就歡喜的XD

愛娥老師該文寥寥十頁左右,卻讓我K了快3小時,外加「猜會怎麼出」還有「擬答」總共花了我4小時吧。三個大重點以及10個小重點我全整理了,結果其實陳老師這題只考了2個小重點。

一言以蔽之,要談的是「憲法解釋與憲法續造」,必須討論還有批判關於大法官提出「五人特別合議庭」的妥當性。學理的東西就不多談了,話說我個人第一次讀627這部分的時候也是很直觀的想「靠邀!有這個庭?」。

我當時還傻傻地去翻閱刑訴,一無所獲之時方知「原來是法官造法啊!」。這就好像,拿著小六法去問大法官:「老師,這個庭是哪個法定的啊?」然後大法官打一下你的頭說:「笨蛋!這我們創的啦!」。

大法官未盡說理義務,莫過於此。我還丟了釋字637李震山大法官的協同意見書:「大法官應盡可能將憲法解釋的資訊投入溝通場域」,自己還很得意了一下XD

(三)民主,多少之惡以汝之名行之XD!

本題總共佔50%,一共問了四個小題,題目記不得了:
國民主權原則與民主國原則有何不同?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的優劣?民主國原則對於立法者在關於行政組織的立法產生什麼樣影響?對於此,大法官blablabla?(問釋憲實務就是了)

這題很歡樂。一望便知是愛娥老師的題目──沒有時間多想「為何不考平等權lol?」、沒有時間多想「陳春生老師怎麼沒出題?」(註4.)──打開考卷看到這題的時候就決定了要留下起碼40分鐘跟他大戰一番!考試結束時間是12:10,我成功地在11:20與他展開生死鬥。

1.國民主權原則與民主國原則

老實說我早忘記國民主權原則與民主國原則之間的關係,事實上,我都懷疑自己有沒有念過...lol~ 我大概是先談國民主權原則的重點是「正當化國家的存在」,就像社會契約論還有國家目的理論所談到的,人民決定讓國家來決定關係到所有人的事情。而民主國原 則的重點是「所有國家行為必須有回溯到人民的正當性連結」,並且分為a.功能與制度的民主正當性(權力分立、權限分配秩序);b.組織與人員的民主正當性 (阿就組織人員咩);c.事物與內容的民主正當性(依法行政、依法審判)。

我印象中我並沒有提及兩者誰是上位或誰具體化了誰。考完後聽到高木同學談到這個點,有點意外與可惜。然而,高木同學認為是國民主權原則「具體化民主國原則」的論點我卻不能同意。(註5.)

簡單的說,國民主權原則認為主權在民,所以國家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民對於國家有所付託;因此,國家的行為必須有民意的基礎,這時民主國原則對諸此行為有了要求,亦及必須可直接或間接的回溯到人民身上。直言之,我會認為是民主國原則具體化了國民主權原則。

我嘗試作如此不十分精確的比喻:國民主權原則有點像是「組織法」,而民主國原則有點像是「作用法」;或說,前者有點像「目的」,後者是「手段」。

此外,像是多數決原則還有政黨政治等等,我都沒談,因為當時我覺得那些不是本題的重點,而且由於題目設計上之後有問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我就沒在此多談。我覺得也許這是因為我看到「行政組織立法」那部份就覺得跟直接民主代議民主無關。

2.直接民主與代議民主

這部分我沒有下功夫討論,心思都在後面,所以就大約談了一下古典城邦政治還有公民投票,然後順著直接民主的缺失「引出」代議民主,然後談到內閣制總統制是代議民主的產物之類的,就結束了這部分。

3.釋字613?!

3、4小題我只想得到釋字613,所以就狂討論613了。我先提到了「責任政治」、「行政一體」與民主國原則的關係,扣到「組織與人員的民主正當性」去分析。說行政一體可以擔保民主正當性連結的不間斷之類的。

接著我自問自答,其實這有點危險,因為可能是我自己誤會或胡亂推導。我說,從NCC案子來看,立法者如此強烈介入NCC人事權問題,「不就表示組織與人員的民主正當性非常強大?」

然後指出,其實NCC案子也與「功能與制度的民主正當性」有關,因為權力分立還有權限分配秩序本身也是有來自立憲者的民主正當性,換句話說,這類型的民主正當性要求發揮了功能。

其實好像有點胡扯了。而眼看當時時間也快到了,想起考前有高人諄諄告誡「有作結論總比沒作結論好」,所以趕快胡扯了結論冏

印象中,我似乎是稱讚前述的三種民主國正當性類型在學理上很有道理之類的XDDD

(四)小結

整體看起來,有種「整張考卷都是陳愛娥老師出的」的感覺XD,但第一題也有可能是陳慈陽老師出的。然而,陳慈陽老師沒出憲法或基本權核心理論倒是讓我頗失望,我有整理耶>_<

我也不知道自己會幾分,自己覺得自己虎濫的還不錯,但也怕會被「看破手腳」。所以我想大概是30分~50分左右吧?其實我主觀上有上破60的期待的說....

三、民法
四、刑法
五、行政法

三四五就不寫了,放在下一回吧!(待續...)


----------
註1.參高木同學網誌,「第一天、二、憲法 第二段」,有精闢的分析: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allwood/3/1305274836/20080331000912/

註2.這是本人我經過實證研究與理性判斷的結果,對於研究所猜題的理論與實務有興趣者歡迎來信、來電或當面預約「兵敗如山倒不負責講座」。

註3.英文考試後憲法考試前的休息時間,發現高木還有傳奇賢伉儷、忠廷等人拿著愛娥老師一篇約莫93年的平等權文章,不免緊張地告訴他們不會考那篇,「要念這篇!(指著手上的文章)」。好家在後來愛娥老師並未考平等權,不然真的好可惜!

註4.考前便聽聞陳春生老師今年由於忙於行政工作,可能不出題,沒想到似乎是真的@@。

註5.詳參前揭註1.高木同學網誌以及留言板。

3/23/2008

通傳附大怕不力克之後─政大法研公法組考紀(二)


圖為布佬廚房一角

按:本篇寫得不但不流暢而且還很沒梗。也許跟接著週末要考台北大有點輕微緊張有關係...


一、失態冏rz

經過了中午的「輕鬆時間」之後,較諸憲法,下午的行政法似乎寫得順很多。雖然我到現在還是不確定兩位老師到底要問什麼........。

考外文前的所有考生是放鬆的。約莫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歡樂氣氛不輸平日校園的下課時間,反正外文只是加分用的,也無法準備。

所以我也不例外地同大夥哈拉。三點二十是考試開始的時間,約三點十七、八分時我問了弦璋:「ㄟㄟㄟ~阿你們學校英文是要考啥啦~?」,整個很沒禮貌的問題也換來了很沒禮貌的答案XD:「阿就選擇題咩!隨便猜一猜就可以出來了啦!」。

講著講著就鈴響了,大家趕緊進入考場教室。此時彥賦熊熊緊張地說:「ㄟ我忘記帶2B鉛筆耶!」;我急著(或被人潮推著地)進入考場,耳聞弦璋正幫彥賦張羅著,也就安心地進入考場了。

桌上的答案卷覆蓋住題目卷,當我坐定掀開它之後─「幹你娘!!!」─低聲的國罵卻也讓周遭的同學看了我一下,我想其中的女同學一定覺得「這人怎麼這麼沒水準!?」。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讓我一看就理智斷線?─「英翻中80%;中翻英20%」,阿不是說好是選擇題??然而,這段「驚愕─咒罵─冷靜─接受」的過程其實也僅在轉念間便已完成。反正說老實話,也沒什麼恐怖啦XD。我想那三字經的成分絕大部分是「意外」而已。

二、迷宮

總之英文很快就寫完了,大概才三點多快四點吧。不想再呆在這個充滿不愉快的考場更多時間,我抬頭看了一下,監考人員呆呆的像是什麼都不知道;於是我便翻了一下准考證上的規定,確定要滿四十分鐘才能交卷;而且還看到外面已有考生走動,才決定當本教室第一個起立交卷的。

走出考場要與其他人會合。會合的路上在綜合院館裡穿梭,好像迷宮,身後還有個女性考生也跟著我四處迷路。打算從一樓出去的我,竟然是剛好在一樓繞了一圈以後才走出大樓外。事後跟功二提起該大樓建築,不免同樣覺得「晚上一定很恐怖!」、「人會在轉角被人嚇死!」。

三、山的味道

盡地主之誼的弦璋與允翔兩位帶著我們四處晃,順便造造口業聊聊八卦。東看西看,總覺得通傳附大與中研院有相似之處,允翔也有同感;而不同之處就在於這裡的「人氣」多了許多,所以反到不似中研院「山的味道比較濃」。

我還蠻喜歡山的味道的。今年都還沒四處走走,享受山的味道的機會寥寥無幾,除了通傳附大這裡的一點點之外,就屬兩次:一次就是去中研院聽研討會;另外一次則是程明修老師帶我們去新店的布佬廚房。

四、賦歸

我是與玄德還有功二一起搭taxi離開通傳附大而前往動物園的。三個人share 85元,比較可惜的是,taxi在道南橋前等紅綠燈就等了快十分鐘........。

taxi快到達動物園站時,看到路旁一串人龍,似乎是排隊搭乘貓纜的。當時那股「台灣人怎麼那麼愛排隊?」的情緒又上來了。

3/22/2008

一黨獨大又怎樣?(二):投票



上午就去投票了。提著順便陪老媽去菜市場買的菜,看著投票所與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還不錯。

一、亮票?

我投誰?開門見山,2004年投廢票,這次也是。雖然曾經對民進黨失望到想含淚投國民黨,然而,周錫瑋可以含著淚投得下去,總統這票還是投不下去。

廢票是我的極限。很多對民進黨灰心而不願投票的人,會因為家中有人投藍而決定「至少擋掉他這票」,職此,則我應該也是會決定「至少擋住我娘親這票」才對。

兩個圈選欄外加謝蘇馬蕭的嘴巴─總共蓋了六下,好爽,電腦前的各位只能蓋一下,羨慕嗎?領票時才想起忘記先吃口香糖,原本先前打算用口香糖黏住兩組王八蛋的臉然後對折的說。

入聯返聯都贊成,我媽則是只領返聯。我媽把票投入票櫃時竟然還有個工作人員問她怎麼「只有一張?」,頗為白目。

二、置之死地而後生?

希望民進黨能慘敗,反省改革力量才夠。差個3趴4趴的似乎還不夠,最好差個10%(雖然不太可能Orz)─我想看薛凌被開除黨籍、被檢調搜索、被判決有罪 ─最好大法官的不受理決議書還會把理由寫出來:「法治國的婊子不受憲法第23條保護」;還有那堆小夫的子弟兵最好也滾出民進黨。

運氣好的話(或天佑台灣?),也許三年內就能改革成功,下次就讓馬冏下台鞠躬。

三、慈母多敗兒─疼惜民主還是相信民主?

我知道我一定又要被罵說是假中立的藍蛆了,特別是當我一直罵民進黨而少罵了國民黨。

愛之深,責之切。民進黨那個呼籲年輕人出來投票的廣告我很喜歡,但我還是不會受到感召。不是因為我什麼都不懂─甚至可以說,我對廣告中提及之事的了解程度也不輸那些死忠支持者。

「他七歲的時候,有人自焚爭取言論自由」,我很好奇,鄭南榕若在世,他辛辣的批判會不會也讓他成為「十四寇」之一(十三寇+他=十四)?想必他會是大話新聞節目中的眾矢之的吧。

該被疼惜的,早被他們自己毀於殆盡。慈母多敗兒,姑息、縱容與溺愛都是不智的。

PS:我知道,這篇文一定會被說是在加碼、在選邊,隨便他們吧。

拒馬(二)


圖1.正常狀態

週五去學校上張桐銳老師的社會法之前,以及下午班師回朝時,各順便拍了幾張照片。既然都作了,也在網誌提到了,所以才會想說拍照留念好了。

唔,這有違反什麼行政法上義務嗎...@.@


圖2. 看起來像是老夫婦幹的XD


圖3.


圖4. 這張我喜歡


圖5. 在女生後面拍照有些不好意思 冏>


圖6.兩個交通椎遙遙相對

只放幾張就好,其他放在相簿裡了。

3/20/2008

一黨獨大又怎樣?(一):我也準備好了



一、最後一班列車


我必須趕緊對於總統大選此議題發表一點看法,毋寧,選前表態是重要且必要的,免得被人說是西瓜偎大邊、柿子挑軟的吃,還有事後諸葛。

二、都嘛是一黨獨大

綠軍說:「國民黨選上,行政權與立法權被同一政黨把持,會導致一黨獨大,重回威權體制」。那,民進黨選上,就意味著藍軍「連馬英九出來都贏不了」,試問以 後還有誰選得贏民進黨?這,不也是一黨獨大?當然,反對者自可以向我反駁道,「不一樣,民進黨選上是兩黨均衡,不是一黨獨大」,這我勉強可以接受,但請注 意,我所強調的是,「永遠沒人選得贏民進黨」意義下的一黨獨大。

三、我馬謝都投

行文至此,「極地牧羊童挺藍的!」的結論呼之欲出,好似我是反串民主中立人士,骨子裡卻是個幫著國民黨的職業學生,「可以去領錢了」。世風日下,沒有不必須澄清政治屬性與政治色彩的─這確確實實成了言論自由的負擔與成本。所以我也懶得再一直不停消毒消毒消毒,不信算了。

四、我也準備好了

說真的,我想看國民黨一黨獨大。兩黨均衡或相互制衡已經看八年了,有點無聊了(論者或謂:厚厚厚~又說要尋求改變、拼經濟救台灣了~)。我想看國民黨要怎 麼在勝選之夜向人民承諾;我想看民進黨要如何在敗選之夜解釋這局面;我想看國民黨喊了那麼多年的改變到底有多少能耐實現;我想看民進黨能夠撤徹底底的反 省,而不是在立委選戰敗選之夜大喊「人民教訓我聽到了!」、拜訪幾個反扁大老之後,便又繼續作著與自己口號「和解共生」矛盾,持續不停以「國族建構」、抹 紅等途徑以尋求總統大位。

我們的憲法能夠乘載多少憲政爭議?─這是我最想看的。國民黨一黨獨大,才是檢驗我們民主成果的好時機(論者謂:唉唷~好噁心~),我不相信我們的憲法規範 還有違憲審查管不住國民黨政府,我不相信台灣人民會乖乖地接受國共合作,眼巴巴看國民黨出賣主權(注意,我不是「不相信國民黨會這麼作」,而是「不相信人 民會乖乖接受」)。

國民黨最新一波廣告,是一堆白痴(註1.)不停喊著「XX也準備好了!」(註2.)。我也準備好了,我準備好看國民黨如何背棄民意、玩弄政權了(註3.)。

行使「公民不服從權」,我準備好了。


-------
註1.這班白痴中,我最討厭的是台東縣長鄺麗貞。相信不少人都忘記她了吧?她老公貪污被關、她代夫出征好不悲情、她還找來馬英九背書!馬英九當時說,貪污有罪的是她老公,而不是她。真好笑,請問電腦前的你(妳)相信有「夫妻不一起貪污」的嗎? 縱然,鄺女士真能不與丈夫同流合污,那何以藍軍馬陣營又抓著「布袋枝」不斷地打呢?布袋枝污錢是她的事!關謝小夫什麼事?

註2.這票縣市長級的白痴中,我最瞧不起的就是「中華民國第一喬手‧吳主席伯雄先生」。看看這群以「喬事達人」為首的死老禿每個都言不由衷,好不噁心。

註3.「第一喬手」相信會是這場政治醜事的主人翁。天下沒有他不能喬的,「討黨產公投」可以喬到大家都乖乖不領;這次還可以喬到大家同意「要領返聯公投」。有他這位「無役不與」地替國民黨「有利不利一併注意」的守護神,相信國民黨定能事事順心。

拒馬(一)



一、拒絕馬英九?


在最近這段紛紛擾擾的日子中,以「拒馬」作為篇名似乎稍嫌敏感,尤其我又是這麼政治化的人(俗稱「政治魔人」)。明著講,會讓人聯想到「抗拒馬冏」、「拒絕馬冏」之類的話。然而,本篇其實是紀錄關於大家時常在集會遊行現場看到的「拒馬」。所以,本篇名完全無雙關。

是這樣的,從上週起東吳城中校區的周圍路口就疊著一落一落的拒馬。我以東吳城中校區為中心描述此現象,目的就是為了強調一個莫名其妙的景象:大學的周圍堆著拒馬是怎樣?

看了很賭濫,特別是當拒馬擺在我每日必經過的文化大學大新館門前,更加深了我心中的怒火與怨念。

二、躺著也中槍的大新館

文化大學大新館?是的,我講的就是那棟「網咖」─從騎樓往裡一望不是喝咖啡的人就是上網的人─不是網咖難道是史塔巴克斯?君不見其門牌號碼更是令人歸攬趴火!「127」,延平南路127號,行政程序法第127條是什麼?答案是「公法上不當得利」!操他媽的我一想到當年東吳大學搶輸文化財團我就想衝進去演崩潰戲。據說當年交易結果一出來,還有學長抬棺灑冥紙抗議,同是性情中人的我,不免因來不及參與而感到遺憾與難過。

一罵就罵過頭了,回到本篇主題。我剛剛談到哪?我談到一落落的拒馬擺在文化大新館門口。(以下可再接一次上述咒罵,無限repeat直到大新館館長哭著到法學院門口下跪交付並移轉登記)

三、王八蛋政府

如果有人細心地注意的話,這幾日應該會發現一件事兒:本來擺在拒馬旁的交通椎(http://www.qxes.tc.edu.tw/~lifemast/car/images1/4103.jpg)被人倒插在拒馬上─那是滿心怒火的小弟我作的好事兒。

我為何作這事?並不是因為我賭濫大新館,而是我實在很賭濫台北市(總統府?國防部?中正二分局?警政署?環保署?AIT?─管他去死)老是在路邊大喇喇地擺放拒馬,萬一弄傷了人怎麼辦?

是阿,誰沒事會往拒馬跳啊?─故得證拒馬如此擺放超級無敵安全無疑?

我們可以想像,萬一今天有個行人跌倒,或是機車騎士因車禍而摔倒,會不會就這麼湊巧地被拒馬割傷或甚至好死不死脖子就這麼地畫了數個口子?

我抗議拒馬到處隨意擺放,我抗議本來就狹窄的人行道不但有拒馬來湊熱鬧還有個「行人必須因他而繞開的交通椎」也來湊熱鬧!去你的交通椎,躺在拒馬上吧你!

四、代結論:不見棺材不掉淚,改革永遠需要烈士?

難道,真的要有人因為我的烏鴉嘴而致死傷才會帶來改變?

難道真要我們如此想像:五十年後,你(妳)帶著小孫女走在街上,小孫女指著路旁「一駝」用帆布覆蓋的「不明物體」問道:「爺爺(奶奶)!那是什麼啊?」;而你(妳)娓娓道來:「喔~那是要怕我們老百姓被割到阿~最近不是因為選舉,警察北北經常要用到拒馬阿~.....這種帆布是有故事的喔~很久很久以前阿,有個很可憐的葛格騎著摩托車結果不小心.....

請小心無天良政府。

3/16/2008

通傳附大怕不力克之後─政大法研公法組考紀(一)



1.筆者按:爆久沒好好寫一篇網誌了,面對著編輯器竟然有一種生疏感。
2.再按:史瑞克中的大野狼好可愛,故以此圖為封面。
3.追加按:通傳附大是我自創的梗。靈感來自於有一天突然想到:「會不會」蘇、劉兩位老師的英文名片上不但寫著Commissoner of NCC而且還寫著Professor of NCCU?以至於外賓收下名片時會誤以為NCCU是NCC的附設大學─台灣產官學合作的成果!─好冷的梗,但我自己很喜歡XD (據說劉老師也曾在課堂上提過這個XD)
4.最後,由於小弟懶惰+無力,拖到今天(3/20)才把這篇(而且只有上)完工,所以在此對進來每日點選閱覽本網誌而致一般行動自由受到限制的親朋好友奉上100%的歉意....<(_ _)>

一、跟著感覺走,讓他帶著我?

周六五點多就起床了,在家門口吃了蛋餅豆漿之後就出發了。大概從西門捷運站開始吧,車廂內就紛紛出現手持小六法的乘客─這 讓我輕鬆許多,一路上不須看路,「跟著法律人走就沒錯(爆)」。結束忠孝復興站那長到高到靠北的電扶梯之後,差點往中山國中站走去,好在這次是「學習式六 法人」提醒了我走錯路。

必須指正的是有關上述電扶梯為何靠北:我沒有懼高症,謝謝關心。我每次搭乘時害怕的是前或後有人推我或摔倒或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骨牌效應」。

二、美國總統─坐白宮

莫名其妙,到達考場時才七點四十,算算大概花七十分鐘左右吧。還有時間,背刑分條文,複習物權,還有東看西看。桌子好小,椅子跟東吳差不多,好在我有帶著椅墊,否則屁股一定超級痛。

考卷來了。打開,喔耶,沒考物權,一題刑法給條文,一題附屬刑法一定要給條文─「剛‧剛‧讀‧個‧大‧頭‧鬼‧阿」。不過也好,會寫比較重要XD 刑法第一題好親切,引誘式的問法,讓我覺得應該是黃源盛老師出的(?)。(按:後來聽說宣稱要考身份法的刑法組不但物權沒考而且連身份也沒考半題,... 這已經不是殘念可以形容的了,「被玩爽的」,我覺得這是最棒的形容詞。)

考完民刑之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考前最擔心的科目似乎過關了,心情大概就像縣市長大選中周錫瑋那白痴大個兒在綠營大票倉新莊拿到過半票數一樣吧。沒想到在憲法滑鐵盧。

三、夾縫中生存?

董保城老師那題好大,要寫的好多;廖元豪老師竟然出了兩題「可以寫50分」的考題。寫不完,第三題動筆時只剩下20分鐘,好不快樂XD。而且廖老師那題 【變性人案】實在太猛了,不但基本權找不到,似乎應該往平等權寫的「分類標準」以不知其蹤。痛苦歸痛苦,但也實在覺得痛快─動腦動的好爽!(一眼即知誰出 題是基本功,別驚訝地問我怎知道@@)

3/20按:據可靠消息指出,【變性人案】並非廖老師所出,然一切仍處於傳聞證據階段,流言滿天飛,令人頭暈目眩!


考前看著考古題還在想,廖老師「能出的都出完了吧!」,現在證明我這擔心是多餘的XD,憲法的人權議題真的是層出不窮QQ

這就像是泛藍立委選戰超級大勝但卻敗了個三重吧!

四、雞排便當與多多綠

感謝弦璋提供的午餐。可惜先前不知竟然有五十嵐能喝,但紅茶也是超好喝。(按:多多綠少糖去冰是我的最愛,往後請客與打算給我驚喜者可選擇此途徑...) 此外我竟然耍了個笨事,把便當嗑完才問桌上紙袋包的是啥─弦璋:「你的雞排阿!」─我都忘記我前晚跟他說我要雞排便當,但把池上便當的雞排大口大口吃的感 覺還不錯。

邊吃便當邊喝飲料,讓我忘卻不少憲法帶來的不愉快─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魯洨、造口業正是如此,然而其更具有放鬆的效果也是不爭的事實,何樂不為?

待續...。

2/04/2008

2/4,戰前的隨筆與雜感─「考前不緊張」初論


融合智慧與榮耀,Predator是血性男兒的好榜樣!
戰鬥中飄散的黑人頭實在有夠man。


口水、毒針、嘴中嘴,除了賤還是賤。
滿腦子繁殖與生存的Alien其實很符合狹義的律師性格。



一、除了讀書以外
這些日子以來,沒有讀書的時間都在陪家人以及看電影。寒假至今我已經看了五、六部電影了,當然,我沒這麼雄厚的財力,HBO、衛視西 片、東森洋片。電視節目也看不少,像CNN還蠻不錯的,美國大選(超級星期二要來了!!!)、肯亞動亂、埃及邊境、中國大雪(CNN比台媒多好多畫面)。 可惜報導內容我都聽無,能看懂標題已經偷笑了,我承認我只是在看畫面看熱鬧的。

(一)豪邁的作戰吧!
很久以前就看過了《終極戰士》以及《異形》的系列作,對於同阿諾大戰的Predator(即終極戰士中的外星怪物)一直很有好感。最近看了《異形戰 場》(Alien v. Predator),覺得熱血沸騰但卻又有失落感。迷失之際,在PTT電影板爬文,發現AVP也是有褒有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Alien與 Predator的fans把喜愛與支持這些系列作的原因寫得淋漓盡致,更是加深我的喜愛,甚至可以說,道盡我心中的熱情。Predator真的可以說是 宇宙中的男子漢。

好想去看第二集(AVPR)啊!等DVD吧XD~


AVPR中,豪邁的對決。Predator脫下面具實在是有夠醜XD

(二)挑夫
陪母親去菜市場買了一堆菜。兩肩重袱外加雙手各一袋,一路從市場帶回家,還爬了四層樓,只有一個累字能形容。不過吃午餐與晚餐的時候非常痛快。

(三)血拼
不想吃太多垃圾食品。但還是想要有些年味。在懶得去年貨大街人擠人的心情之下,跑去松青挑了些進口的零食。貴雖貴,但一來減少了吃到黑心商品的機會;二來也符合個人向來秉持的「吃巧不吃飽」原則。


二、尚未完成的工作
(一)考前不緊張初論
記得在11月時曾打算過寫一篇文,名曰《方法論上之大躍進?─衝破患得患失困境之網羅》。 該文是打算討論「如何考前不緊張」。是的,沒錯,這篇文到現在都還沒寫成。甚至我還曾經預告說要寫。理由很多,首先是求好心切,不想亂寫。其次,這種東西 似乎要過來人才能寫─「沒有身份沒有力量」,這是人類社會的定律─但是這與我的理念背離(註1.)。所以說,我不想當個事後諸葛,上榜後的經驗談必須打個 折扣。

其實我也跟不少人提過這理論了,只是似乎沒多少人鳥我,甚至覺得我只是在玩哀兵策略。我必須在此強調我很討厭哀兵策略這套,這很容易流於一種情形:和尚念經給和尚聽+相濡以沫,換句話說,「幾個白痴互相取暖」。

閒話莫說,直接進入主題。我認為要擺脫考前的緊張,最好的方法就是「想好最壞的結果及其退路」。這還可以拆解成三個步驟(構成要件要素!?):1.好好的想 2.最壞會怎樣 3.有什麼退路」。

必須再說明的,本文既定位為「初論」,所以勢必會有行文粗略、未詳加考究之類的問題。就請大家懂個大概就好,別太對於細處吹毛求疵了。

1.好好的想
好好的想,意味著「想的完善」。職此,事前功課很重要,在這步驟中必須能夠取得充足的資訊並且完整掌握之。例如最簡單的「報考系所有哪些?」、「報名簡章必須熟讀」、「考古題」,大部分的考生都會重視「考古題」,但卻忽視其他。

難度較高的則是,多了解畢業後的出路。我認為這超級重要。大部分的人都是「隨波逐流」、「船到橋頭自然直」。舉例而言,如同廖元豪老師時常強調的「不要把國考跟出國當成目標」,「要想想考上後、回國後要做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多了解「圈內人」如何「一路走來」是非常最要的。凡審、檢、學、辯的軼聞軼事都是值得參考的。多作搜尋(註2.)、多看書(註3.),幫助很大。

透過上述準備之後,以我為例,等於看過無數種人生,所以即便發生「當前最大惡耗」(如名落孫山),對我而言也只會被定位成小挫折(用馬團隊面對綠卡風暴的比喻是「小破皮」)。

總之,有了嚴密的準備,才能夠預測「最壞的結果」以及「未雨綢繆」、「做好心理準備」。

2.最壞會怎樣
在此,面對「不願面對的噩耗」是很重要的。以男生為例,就可以直接思考「沒考上怎麼辦」,相信我,絕大多數人還是抱持著「暫時不想他」的態度。

但我一向認為,「做好最壞的打算」是重要的。這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沮,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功能,也就是說,不會輕易地崩潰,不會輕易地在人們面前打一套「魚翔拳」。

3.有什麼退路
退路是很重要的。想好退路意外著不怕面對「最壞的結果」。

以我為例,如果考不上研究所而要當兵,反而也能說是件好事。「役畢」是許多工作的要件,早點退伍也好。退伍後,邊念研究所反而能夠一邊作相對穩定的工作,不是打打工而已。當然,會比較累啦,而且未必真能應付工作加學業。

被當成米蟲的感覺實在很不好。不言而喻。

(二)後記─代結論
寫的有點虎頭蛇尾,我想這是因為我三更半夜寫的緣故吧!另外,將主題拆解成三個步驟的嘗試似乎有點失敗,因為重疊處似乎不少,尤其是在舉例時產生了相當多的苦惱,這會是之後認真寫的時候必須加強的。然而,那會是四月中考試完後才有時間做了吧。

本文的目的其實多少有「不想當事後諸葛」的目的。另外,也能夠檢驗自己是否言行如一。換句話說,在最壞的情況真的發生時,「我是否不會表演崩潰拳?」。

但總而言之,我相信「做好最壞打算」有減緩緊張的效果,個人認為這是思惟方法上的大突破,而得以衝破患得患失的網羅(註4.)。

--------------------------------------------------------

註1.我向來主張「沒有身份也能有力量」。核心理念在於「論述」、「溝通」...等等,抑即「以理服人」。然而,「生 也有涯知也無涯」外加「秀才遇到兵」,諸此皆讓我感到困頓。我愈來愈能體會到人們的羞於自省以及冥頑不靈。關於「沒有身份也能有力量」的部分想法,參拙文 〈思緒暢通之保持─兼論網路的力量〉,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2592015。(註中還有註還有括弧,凡此皆能看出我心思雖然細膩但流於雜亂.........)

註2.如何做這方面的工作,請參閱拙文〈資料、資訊、八卦(二):事業生涯?〉,《給你魚吃不如教你釣魚系列》,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1798102

註3.在期刊部分,我覺得「大月旦」(月旦法學雜誌)早期的【法律工作者群像】系列非常值得參考,其他像《律師雜誌》、《司法週刊》也有很多,但由於我也是很熟悉就不多作介紹。至於書籍,我當然是推薦《正義與慈悲》,詳參拙文〈推薦一本老書,正義與慈悲〉,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11430551

註4.關於「網羅」,我最早接觸該詞彙緣起於閱讀李敖先生的《北京法源寺》,詳參拙文〈文學中的法律歷史─北京法源寺書後雜感〉,參、一、,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8516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