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2015

全憲盟觀點》認真對待「節制資本」條款

在我國現行憲法當中,第142條「國民經濟應以民生主義為基本原則,實施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謀國計民生之均足」是一個身分曖昧且敏感的條文。隨著中華民國的坎坷命運以及全球政治的劇烈變化,本條文一直有內容大異其趣的不同詮釋。

憲法制定之初,制憲者咸信此條文是「國父」孫中山三民主義「民生思想」的落實;國民黨政權遷台後,它被當作穩定統治正當性的「神主牌」供奉;1950年韓戰爆發及對台美援之後,台灣成了美國打造的反共基地之一,於是因為「節制資本」帶有社會主義思想,憲法第142條往往被略而不提,這可以說是歷史對它展開嘲諷的序曲。

在1990年代,伴隨民主化思維對於國民黨政權的質疑以及英美「解除管制」浪潮,不但「中山思想」乏人問津,「節制資本」更成了經濟自由化與經濟成 長的一大阻礙。於是,1994年憲法條文增修「國家對於公營金融機構之管理,應本企業化經營之原則」;憲法第144條「公用事業及其他有獨佔性之企業,以 公營為原則,其經法律許可者,得由國民經營之」的規定,也因為大量「管制鬆綁」的立法,而產生「原則與例外顛倒」的「憲法變遷」;進入21世紀後,「全球 化」與「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其信徒紛紛主張,基於「補充性原則」國家必須退居幕後,一切都可以BOT。憲法第142條面臨了「形骸化」危機,問題之嚴 重,前司法院院長賴英照也曾於2014年投書指出「憲法向左,政策往右」的矛盾現象。

全世界並沒有因為擁抱全球化思維而走向更美好的康莊大道,各種金融危機與風險充斥人們日常生活,21世紀才過不到10年,「反全球化」、「反跨國資本」及「反自由貿易」等各種批判聲浪已在世界各角落燃起。

在這島嶼上,《崩世代》一書揭露了「財團化」、「貧窮化」以及「少子女化」等三大危機;青年「占領101」響應「占領華爾街」;除了反對金融怪獸, 也出現了「反對媒體壟斷」運動。「318學運」期間,立法院外的街頭公民論壇,也有「賤民解放區」徹夜不眠地討論因應全球化及自由貿易的反抗策略。

如果憲法還肯認「世代正義」這一個概念的話,那麼在這「憲法時刻」,也應該重視學生與青年族群對於新憲法的想像,重新檢討昔日朝向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的過度傾斜。

經濟自由固然重要,但是為了保障經濟弱勢者的生存權,國家絕對不能過度放任市場邏輯。當基本國策當中保留「節制資本」條款,使其發揮「國家目標規 定」之規範效力,政治部門便有向未來形塑的客觀義務,司法審查也能以之為法規解釋指標,於基本權衝突或就新興基本權補充內涵時發揮作用。「節制資本」反對者所敘述的全球經濟環境,如今已然再度發生改變,世界各角落正興起對於全球化的檢討與反思,如果「節制資本」反對者所說的「憲法變遷」曾經發生的話,那麼 它已「再度發生憲法變遷」。在新憲法制定過程中,「節制資本」的精神必須被認真對待,在經濟與政治秩序動盪的島國,或許在未來不久就能發揮關鍵性的影響。

4/03/2015

不降低修憲門檻,談什麼全民參與?

        眾所矚目的國民黨版本修憲案,終於在三月底出爐了。令人不意外的,但是同時也令人遺憾的,是朱立倫主席仍然拿不出誠 意,縱然洋洋灑灑地宣稱「權責相符」、「全民參與」及「政府瘦身」,但是社會期待已久的「降低修憲門檻」還是在國民黨版修憲案之中缺席了。修憲高門檻依然 被維持,朱主席仍是愛包裝愛騙人愛跳票的朱主席,不往網友封給他的稱號:「馬英九2.0」。

排拒人民參政的修憲高門檻

  在2005年第7次修憲之後,《中華民國憲法》的修憲困難度,獨步全球、領先世界,地球上找不到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修憲門檻,像台灣一樣必須經立委達四分之一提案、四分之三出席、四分之三同意,最後還要有過半數的公民同意,遠比總統當選人的得票數還要更高。

   從九月政爭、反黑箱服貿,一直到九合一大選後的政局發展,已經很清楚明白地突顯,這部憲政體制的「病灶」,正是總統所擁有的權力與其所承擔的責任,兩者 之間顯不相符 ─ 總統不必向國會負責,又能恣意任命屬意人選擔任閣揆一職,遇有重大政治風暴,則僅須讓行政院長辭職。而最可悲的是,人民只能兩眼直望著眼前的修憲高門檻興 嘆,無法對這部憲法展開維修,因為這個高門檻已然將人民的參與意願排拒在門外。

用話術包裝修憲的朱立倫主席

   也就是說,現在的這部憲法,是一部被「冰封」的憲法,於是公民社會才會出現「憲法解凍,民主重生」的聲浪,因為只有將修憲程序重新啟動,民主體制的經脈 才能再度活絡。所謂「全民參與」,不應該只有「不在籍投票」以及「擴大青年政治參與」而已,必須讓人民也能真正且實質地參與修憲、讓政客對於修憲權的壟斷 被打破,才是真正的「全民參與」,朱立倫主席推出的「全民參與」,只是一種「施捨」,並非深化民主,亦非落實主權在民。

   還記得,前主席馬英九反對「18歲公民權」時,朱立倫主席依然維持,當時輿論皆稱朱主席「打臉」馬主席。也記得,當時馬主席反對的還有「降低修憲門 檻」,而當記者就此議題向朱主席詢問看法時,朱主席還笑著說「我們修憲的主軸,希望能擴大參與,讓年輕人和更多的公民團體也能夠參與」─ 言猶在耳,直到國民黨版修憲案出爐時,社會才恍然大悟,原來朱主席那套「話不講明白」的騙術「又來了」。

總歸一句:拿出誠意   

人民知道修憲必須累積共識、準備充足、審慎為之等道理,因此包括在野黨與各大公民團體,皆能體認修憲無法「一次到位」的現實,故提出「兩階段修憲」的構 想,規劃於2016年以及2018年搭配大選舉行修憲複決。2016年「第一階段」先改革選制、下修公民權為18歲,以及降低修憲門檻,讓憲法解凍,然後 再於2018年「第二階段」處理「權責相符體制」如何設計的問題。人民對於修改憲法期待已久,這趨勢也是國民黨修憲案說明文字中所支持肯認的,國民黨應該 放下權力算計,放下對於「閣揆同意權」的執著,留待2018年由人民決定。總歸一句:拿出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