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特地開一篇文章來談一下我的四個廣博呢?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很重視這個校定必修的四個廣博。其次,我必須向大家澄清,我並不是因為「混」才會到了大五還在修具有通識課程性質的廣博。
我從一下開始修習廣博,連續三個學期,到了二下結束時,我的廣博修習進度已完成了3/4,然而,卻在之後因為一連串的原因而延宕。
三上時,覺得「不急」,「反正已經修了三個」,所以當〈佛學經典選讀〉沒有選到時,我就決定「之後再說吧!」至於為何當時想選〈佛學〉一門課呢?因為當時
對佛學稍稍有點興趣,想對宗教更有些接觸。值得一提的是,幾週前曾在〈佛學〉的教室外看了一下,突然有種「好險沒選」的感觸。我想可能是突然覺得「對宗教
充滿質疑」的我實在不適合進去那個「像在傳教」的教室吧,用佛教中人的話,我太「難渡」了。
之後的每個學期,我週五的5678節都有事,而城中校區的廣博課程皆設在這段時間。三下的78節是許春鎮老師的地方自治法,而56節仍然空著的原因是尚無想修的廣博(仍然沒選到佛學)。
整個四年級的五56是陳明堂老師的刑訴案例解析,五78則是駱永家老師的民事訴訟法。某位叫做玄德的同學看到這,一定很想在那「該」我常翹課。然而,這實在與本文無關,重點是這門課擋到了廣博,如此而已。還有,雖然我常翹課,但我可是很尊敬駱老師的,他的理論我很喜歡。
到了五年級上學期,總算週五的5678節都空了下來,沒有選課。然而,56節江彥佐老師開設的〈行政法綜合研習〉甚是吸引我。由於我在四年級已修習了同樣名稱而由高仁川老師(註1.)開設的學分,所以我只能選擇旁聽。總之,56節又不能選廣博了。
All right, how about 78節?我終於能完成廣博了!?是的,我選了宋灝老師的〈美學導論〉。然而,劇情接著發生劇烈變化。
在開學第一周的周四晚上,從地閱結束一段K書時間上來透氣的我,在一大樓門外遇到了剛下課的程明修老師以及幾位學長(註2.),經過一番聊天,拍板決定旁
聽程老師在研究所開的〈經濟行政法〉。興奮之餘,向學長問起時間──「什麼,改成週五78節?」(註3.)──於是,可想而知,〈美學〉退選XD!(註
4.)
看到這,相信各位看官們都能了解為何我大五還在修廣博了吧?絕對不是混,甚至可以說是有堅強且認真的理由。
本文完。
------------------------------------------------------------
註1.兩位老師都就讀東吳或北大博士班,從這點看,其實也可以叫學長。但為法安定性以及尊師重道要求,類似狀況我都還是以老師稱呼之。
註2.其實這事情我在之前的文章就曾提過了。參〈牧羊童的2007年終十大新聞〉,第五大點,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22662322。
註3.〈經濟行政法〉表定時間是四AB。
註4.上週五與程明修老師聊天提到週五該時間要上廣博,老師驚訝且反應劇烈的說「怎麼還在修廣博」,當時本來想跟老師講完這段故事XD
5/31/2008
5/24/2008
[城中美食]中心餐廳:移民署與啞巴僕人
餐廳內,圖中右邊是最大桌,可坐8人。
關於中心餐廳
第一代主廚傅先生在五零年代,習得一手西餐的好廚藝。隨後至民國三十八年時,設立了中心診所附設餐廳即為「中心餐廳」的前身。在這段期間集結了不少的美食饕客,在這裡品嚐當時最高檔的西式餐點。同時也深深的牽動著畫家溥心畬、于右任、夏元瑜、蔣緯國等政商名流的味蕾。
民國六十六年時,餐廳正式與中心醫院分開,擁有自己的店面,並沿用「中心」為餐廳的名字。雖然遷移了位址,但靠著口耳相傳的好名聲,加上絡繹不絕的舊雨新知,讓「中心餐廳」成為當時風靡的台北西餐廳。
現址坐落在寧靜的台北廣州街上的「中心餐廳」,已傳至傅家第三代。在上一代回憶中的經典美味 :「牛尾湯」、「起司烙魚」、「德國豬腳」、「去骨沙爹雞排」……等,全從長輩技藝的傳承與對美味的執卓,讓「中心餐廳」依然是老饕的首選。在此感謝老朋 友們的一路支持,將代代傳承的精神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誠致的歡迎更多的人能有機會珍嚐到這50多年「回憶中的經典美味」。
(以上引自該店網站)
長得像評價日本料理店炒烏龍的拿坡里義大利麵
一、序論
本來這篇文章在五月中造訪該店之後就想要寫,甚至還宣告不會拖稿,結果還是拖了。其實會拖稿也還有其他原因,因為得知該店有網站。一接獲此消息,當下惰性油然而生:「有網站我還需要浪費(網路)口舌介紹嗎?」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拖稿原因是,我打算多吃幾樣再討論。
所以我不打算長篇大論介紹該店了,一切奉偷懶為最高指導原則....
下面是地圖,隔著廣州街與中心餐廳相對的地方就是「入出國及移民署」,俗稱出入境管理局,英文縮寫是NIA。它已經在2007年1月2日正式改組了,別再用俗稱啦,UPDATE一下吧!
二、拿坡里義大利麵
前文已經出現了義大利麵的圖了。話說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義大利麵端上桌時,整個臉色很難看,當時與我同行的玄德同學能夠作證──即便是平時少根筋的他都能察知我為何臉色難看──這盤麵犯了好幾個在下敝人我的大忌、踩了好幾顆地雷!
裡面有香腸!有玉米、有豌豆、還有干貝!這叫拿坡里義大利麵?
裡面還有魚板,魚板,魚板耶!!義大利麵可以有魚板嗎!保安!?
這是炒烏龍吧?!
三、洋蔥豬排
我第一次來這家店吃的就是這道,洋蔥紅燴豬排。口感非常不錯。被我這張嘴說是不錯的豬排應該是不會有太多人會嫌的。這道菜有個被我詬病的點就是,醬汁稍甜。關於甜度問題,下文介紹。
四、中心餐廳的料理偏甜
是的,就如標題所說,這家店的料理偏甜。我的同學蝗蟲在嚐過幾口後表示擔心:「會不會是味素加很多?」我傾向不採納此見解。個人覺得是「打翻糖罐」、「他家糖不用錢」。
嗜吃偏甜口味的朋友們一定要吃看看這家店的紅燴牛腩。我的天,沒吃過這麼甜的東西。有人看過猴主播跟仔仔合演的《美味關係》嗎?這世界上能夠在甜度上超越中心餐廳紅燴牛腩的可能只有劇中喪失味覺的賴雅妍才能煮出來。
五、中心餐廳的料理使用的材料都一樣XD
一邊享用義大利麵的蝗蟲同學看到我的烏龍麵上桌時,發出驚嘆:「哇,你那根本就是拿我這的去煮湯!」
這是該店的一大特色。首先,所有附飯的套餐,一旁的配菜都是一樣的,最近最常出現的就是玉米、清江菜、萵苣。然而,配菜都一樣,其實是很多店都一樣的,似乎不算什麼。
沒錯,其次介紹的是最猛的特色。這家店許多主菜都有同樣的配料。拿波里義大利麵、三絲炒麵、炒飯、烏龍麵,使用的配料都一樣,他的烏龍麵裡面還有很台很台的油蔥!!插播一下,這家店的烏龍麵不是很好吃。所以吃過後覺得難吃的別來罵我。
為何該店要這麼省?為何什麼料理都用一樣的配料?我覺得這除了與成本考量(沒錯,就是省!)之外,最大的考量是人手少!這點接下去討論。
六、中心餐廳到底幾個店員啊!!?
其實這問題算是有點無聊的問題。許多人吃餐廳是完全不會理會這些事的:東西上桌、吃完付錢、拍拍屁股走人。但我就很愛注意這些有的沒的。
上MENU、點菜、上菜、收菜、結帳....都是同一人!這讓我更加注意人手問題。只見老闆娘每次就這麼「竄入」廚房接著拿出菜(有時會等很久),讓我懷疑這是外星人餐廳,所有店員都長一樣,穿同一套藍星人SUIT。
不多浪費(虛擬)口舌添增神秘感了。這家店當然不可能只有一個人經營。除了有次終於見到另外一位店員倒水之外,我最先確定至少有兩人是當我看到了一件事:
這家店有啞巴僕人!
不要被這句話驚嚇住,這裡不是桃花島,更不要跑去勞委會甚至地檢署檢舉有人虐待勞工。啞巴僕人是食物升降機的俗稱啦!從英文Dumb Waiter(註1.)(註2.)來的~
所以,因為有啞巴僕人,所以很自然的就能推論得知,樓上還有至少一個人在廚房忙著作菜。
哈洛品特所著的劇本《啞巴僕人》某版封面
七、結尾
講了一堆,網址都還沒附上哩!http://www.restaurant-c.com/index.html。網站中就有menu了,所以我才不一一介紹。「經典套餐」系列的附餐都還不錯;水果、飲料、沙拉就都還算可以,總之,170元起跳的套餐所附的這些"哩哩摳摳",雖然並不是超讚,但還算是熱鬧。
有褒有貶的一篇美食文。
------------------------------------------------------------------
註1."Dumb Waiter"也可指稱「旋轉餐檯」。而美式用語中,旋轉餐檯也有稱之為"Lazy Susan"的。
註2.行文至此,突然想起2002年的夏天。如果輔大戲劇社的紅毛學長沒去國軍Online,那個夏天充滿我的就會是《食物升降機》的劇本了吧!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敝人鄭光倫我就會一直待在天主教輔仁大學了吧(老頭你說對嗎?)。劇本介紹(知識+找來的XD),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41714416,年代久遠,但我印象中紅毛學長是要我演Gus。
3/22/2008
拒馬(二)

圖1.正常狀態
週五去學校上張桐銳老師的社會法之前,以及下午班師回朝時,各順便拍了幾張照片。既然都作了,也在網誌提到了,所以才會想說拍照留念好了。
唔,這有違反什麼行政法上義務嗎...@.@

圖2. 看起來像是老夫婦幹的XD

圖3.

圖4. 這張我喜歡

圖5. 在女生後面拍照有些不好意思 冏>

圖6.兩個交通椎遙遙相對
只放幾張就好,其他放在相簿裡了。
3/20/2008
拒馬(一)

一、拒絕馬英九?
在最近這段紛紛擾擾的日子中,以「拒馬」作為篇名似乎稍嫌敏感,尤其我又是這麼政治化的人(俗稱「政治魔人」)。明著講,會讓人聯想到「抗拒馬冏」、「拒絕馬冏」之類的話。然而,本篇其實是紀錄關於大家時常在集會遊行現場看到的「拒馬」。所以,本篇名完全無雙關。
是這樣的,從上週起東吳城中校區的周圍路口就疊著一落一落的拒馬。我以東吳城中校區為中心描述此現象,目的就是為了強調一個莫名其妙的景象:大學的周圍堆著拒馬是怎樣?
看了很賭濫,特別是當拒馬擺在我每日必經過的文化大學大新館門前,更加深了我心中的怒火與怨念。
二、躺著也中槍的大新館
文化大學大新館?是的,我講的就是那棟「網咖」─從騎樓往裡一望不是喝咖啡的人就是上網的人─不是網咖難道是史塔巴克斯?君不見其門牌號碼更是令人歸攬趴火!「127」,延平南路127號,行政程序法第127條是什麼?答案是「公法上不當得利」!操他媽的我一想到當年東吳大學搶輸文化財團我就想衝進去演崩潰戲。據說當年交易結果一出來,還有學長抬棺灑冥紙抗議,同是性情中人的我,不免因來不及參與而感到遺憾與難過。
一罵就罵過頭了,回到本篇主題。我剛剛談到哪?我談到一落落的拒馬擺在文化大新館門口。(以下可再接一次上述咒罵,無限repeat直到大新館館長哭著到法學院門口下跪交付並移轉登記)
三、王八蛋政府
如果有人細心地注意的話,這幾日應該會發現一件事兒:本來擺在拒馬旁的交通椎(http://www.qxes.tc.edu.tw/~lifemast/car/images1/4103.jpg)被人倒插在拒馬上─那是滿心怒火的小弟我作的好事兒。
我為何作這事?並不是因為我賭濫大新館,而是我實在很賭濫台北市(總統府?國防部?中正二分局?警政署?環保署?AIT?─管他去死)老是在路邊大喇喇地擺放拒馬,萬一弄傷了人怎麼辦?
是阿,誰沒事會往拒馬跳啊?─故得證拒馬如此擺放超級無敵安全無疑?
我們可以想像,萬一今天有個行人跌倒,或是機車騎士因車禍而摔倒,會不會就這麼湊巧地被拒馬割傷或甚至好死不死脖子就這麼地畫了數個口子?
我抗議拒馬到處隨意擺放,我抗議本來就狹窄的人行道不但有拒馬來湊熱鬧還有個「行人必須因他而繞開的交通椎」也來湊熱鬧!去你的交通椎,躺在拒馬上吧你!
四、代結論:不見棺材不掉淚,改革永遠需要烈士?
難道,真的要有人因為我的烏鴉嘴而致死傷才會帶來改變?
難道真要我們如此想像:五十年後,你(妳)帶著小孫女走在街上,小孫女指著路旁「一駝」用帆布覆蓋的「不明物體」問道:「爺爺(奶奶)!那是什麼啊?」;而你(妳)娓娓道來:「喔~那是要怕我們老百姓被割到阿~最近不是因為選舉,警察北北經常要用到拒馬阿~.....這種帆布是有故事的喔~很久很久以前阿,有個很可憐的葛格騎著摩托車結果不小心.....」
請小心無天良政府。
12/31/2007
牧羊童的2007年終十大新聞

我很喜歡的三眼神童,最近又拿出來看了,不過他跟本文一點關係也沒有。
首先破題就必須先承認靈感來自chetbaker的blog,上學期末時因緣際會去到了他的blog之後,發現他的blog超好看,就一直看下去了。而既然承認靈感來自於他的blog,索性就連題目標題都學他,只改了個主詞而已。
另外必須再說明的是,在看chetbaker這篇文前,我還在想「新的一年跟我blog之間的關係」,白話點地說就是,07年最後一篇與08年第一篇要寫啥。雖說想把重心放在唸書上,但大概是也頗重視blog,所以就還是會care這些問題。
不過開始敲起鍵盤才發現很痛苦。第一苦的是排序;第二苦的是各項目內容份量。但又不好拖稿太久,所以決定盡量簡單化....。所幸,很多事情寫過網誌,有的就拿那些代替了XD
一、準備研究所(always)
就...準備研究所咩。準備的是公法組,要念的科目是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曾經萌生台北大學報法理學組的念頭,因為只差在一科行政法改成法理學。後來覺得行政法念那麼多,還是算了。目前決定要報考的是:「台北吳政輔」+世新。
除了暑假是在學校五大樓的地下室之外,唸書的地點是法學院的地下閱覽室。一起唸書的是功二與玄德,功二是能夠最早到、坐最久、念最多的,也是最早開始念書 的。我則是時常因為一些狀況而沒在那念書...。狀況大大小小、影響強度多多少少如:感冒、坐太久腿無力屁股痛、懶、太冷、太熱、家事、雜事、畢代事+班 代事、研討會、自力影印(不是盜版謝謝)、跑影印店、看電影、看抓馬(drama)、跟家人吃飯 等等等。
二、擔任畢代、班代(from三月)
四年級成了班代。四下想在暑假弄畢旅結果失敗。而各班要選畢代一名,在沒人要當且沒人被推舉(陷害?!)而我這班代又要交出一個人(聽起來像是人質)的狀況下,我就成了畢代。唔,這樣描述好像很不甘願似的,其實是還好啦,跑去看畢聯會怎麼運作也不錯,再怎樣也算是見識了一些。不久前還有學生議會的學弟問起我畢代要作啥呢...
擔任畢代最忙的就屬團拍跟加洗照片了。團拍詳細見: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1974167;而加洗照片則是因為我自己腦殘加上跟畢聯會連絡出了小差錯,搞得我交代給全班的內容「朝令夕改」。
三、blog(整年)
如各位所見,一堆文...。「經營(聽起來比較炫)」blog算是我近來除了念書的生活重心吧(其實還有注意政治,我是ptt所謂的政治魔人)。尤其是五年級後每篇文章的內容都很多,前陣子曾經計算過,開學後總共打了三萬多字,而到目前為止應該破五萬了吧....。
這blog也成了不少人跟我聊天或打招呼的內容。上週在地閱遇到Winston,他還笑稱我跟他是網友XD...這很中肯,因為我本人臉蠻臭的,有的人會不敢跟我說話,而我有時也會沒跟人打招呼....(狀況如:擦肩而過、沒看到、不太熟or怕生or害羞)
四、參加415樂生大遊行(四月)
詳見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15056305。其實看法與想法改變很多了,不過不太想在這多說....會開花。
五、旁聽經濟行政法(from九月)
說起來這得感謝彥賦。話說他在學期初告訴我,他要去旁聽程明修老師的經濟行政法,問我要不要一起。我當時聽了回他說「我大學部 耶...」,這件事就這樣緩住了。到了該課第一次下課之時,我湊巧讀書累了從地閱走出來晃晃,見到程師還有彥賦、雁翔、弦璋、國芬,眾人在法學院前聊天, 便湊上去瞧瞧、插個花。程師見了我便問怎麼很久沒寫網誌,我趕忙回答又開始寫了的消息。這時彥賦便抓著我向程師提到「我叫他也來他不來」,程師問我怎麼不 來,我回說「我只是大學部的...」,程師很詼諧地指著大家「你覺得你跟他們差很多嗎?」,並說「來接受一點刺激」,於是我就成了這們課的與會同學了。後 來俐君也加入了。
在這堂課學到很多。雖然課程名稱是經濟行政法,但還是會遇到很多行政法總論的問題。為了能夠「至少聽懂甚至參與討論」,每次上課前我還會多翻一些行政法的 書,怕跟不上...。曾經發生過「前一天才念隔天就被問」的情形,更加深了「有讀有保佑」的念頭。而另外,好家在每次都坐在弘宇旁邊,不但可以消除緊張, 還可以跟他討論,而且夾在弘宇跟老師的戰火間,也比較能夠專心....。
六、參加一堆研討會(often)
玄德同學有天跟我說,好像今年研討會很多。我回答說是因為他要準備考試有去注意才會覺得很多。其實我自己也沒去作考察,究竟是不是真的 比較多。不過我今年真的是參加爆多的XD。不過有很多場我是沒全程參與的。小型研討會不算,大型研討會真的算是全程參與的,就屬翁老師榮退還有司法院年度 研討會了。
而對我而言,研討會最重要的是「拿資料、吃便當、吃點心、聽笑話、聽八卦」,很鄉民吧?
關於研討會的文章不少,描述最詳細的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2168277、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2631523。其實本來打算寫翁老師榮退研討會的,不過好累就作罷....。
七、決定不補習(六月)
這是經過掙扎的。詳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19941763
八、法理學(from九月)
向來就對法理學很有興趣的我,在大五上了楊奕華老師的法理學之後更喜歡了。我想這跟楊師在教學方法上的設計極有關係。簡單的說,因為楊師是讓幾位同學報告之後,由其他發問或發表感想。我這人很龜毛而且機車,這設計讓我會多想跟多問。詳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1940383、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2002610
九、接觸台灣抗日史
一切是從公視每週六的連續劇開始的。上一檔的亂世豪門(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1805664)講了很多關於甲午戰爭後的事情,雖然很多部分配合大眾口味而作了加油添醋,但至少還是介紹了梗概。而我向來就討厭賭濫姓辜的。這部戲頗對我味。
但為了避免觀點單面,所以我又另外跑去三民找了本《台灣抗日祕史》來讀。唔,為了配合我不是專攻歷史且考量準備研究所,我找的是本很粗淺的...。過段時間我會寫些心得...(大概啦、可能啦、打算啦...)。
十、第一根白頭髮?!(二月)
這很重要。我還把他留存下來了。本來想拍照,不過應該不太清楚,也許過些時間找張黑紙才能展現吧。詳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12948283
12/12/2006
12月12日,身邊的玫瑰


(一)
今天美國憲法課堂上,布魯斯老師特別花了約一堂課時間講釋字618。布魯斯順便提到了上週六的大法官年度學術研討會上,他的那場的討論重心變成是釋字 618的辯論。而當時為主持人的謝在全大法官就下了個結論:「天邊的彩霞也許很美,但也要看看身邊的玫瑰。」言下之意似乎就是,「理論阿,也許真的很棒, 但總得看看現實究竟能否落實」,總之就是指理論與實際的落差。布魯斯說,當時他真想回:「我關心的就是身邊的玫瑰」、「本案當事人也是我們身旁的玫瑰」 。
雖然布魯斯當時沒講出來,但這樣的「對話」真的很棒,也深具啟發性。雖然表面上兩人認知有極大落差,但都能以「身邊的玫瑰」來比喻自己的執著。
這讓我又想起那本我好愛好愛的書─顏厥安老師的【與ROSA歡樂起舞】。
也許以下的看法很粗糙,但我想,書中的「哲學」、「理性」,其實也可以代換成謝大法官的某種執著(雖然我也覺得這執著莫名其妙)或是所謂的天邊彩霞,以及 布魯斯老師所要關心的。正如「玫瑰」也能代表真理與理性一般。(有趣的是,真理未必就是指絕對真實意義,毋寧也能代表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價值觀)
書中顏師引用黑格爾的話。黑格爾認為,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存在的事物,因為存在的事物,就是理性。就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是他那時代的時代之子。妄想哲學可 以超出他的時代,正如妄想個人可以超越他的時代。由於玫瑰代表理性,黑氏便謂:Hier ist die Rose, hier tanze ! (這裡就是玫瑰,就在這裡跳舞吧!)
這些有點複雜吧?也許我也未能確切掌握其涵義。我想最白話的,就是有點「既來之則安之」的味道。我們的使命便是完成一個「階段性任務」,而這任務在歷史過程上是有一定意義的。(這觀念又很像基督教意義下的苦難??)
(二)
另外,書中還提到「哲學作為有關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現時結束其形成過程,並完成其自身之後,才會出現」。又讓我想跟今天的一段經驗做連結。同樣須先聲明在先的,也許我又誤解了書中涵義。
我想這段話也有這樣的意思:對於事實的不確信。亦即那所謂的真實實在是太難發現、碰觸了。而法律人念茲在茲的法學其實也正是要處理同樣的問題。但這不確信 卻又有如傳染病一般而另亟欲碰觸真實的法學也受到感染了。於是對於法律的不確信以及對於事實的不確信便這樣如同幽靈般地纏繞(甚至意圖腐蝕??)法律人的 心靈。
前面提到今天曾有的相關經驗是,今天行政法結束後,又去張錕盛老師研究室呆了一下。跟老師聊到他在海德堡的指導教授Haverkate。老師說 Haverkate最令他感到浪漫就是Haverkate的書中對於不確信所抱持的態度就是「去面對他」。我記不得老師口中Haverkate書上的描 述,但我可以感受到Haverkate似乎也有如同黑格爾、顏厥安老師的態度,不論是擁抱「它」、面對「它」,甚至與「它」歡樂起舞。
既來之則安之。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好好的眺望,別再妄想跳下肩膀當另一個巨人了吧!
8/16/2006
以老婆大人為榮耀的教授

我妻榮教授,1897~1973,是東大的教授,對於日本的民法學體系建立有莫大的功勞,也得過由天皇親自頒與的文化勳章。
記得大二修習前任大法官孫森焱老師的民法債編總論時,總是辛辛苦苦地研讀孫老師的著作,特別是引註更是要多加注意。孫老師受過日本教育,自然深諳日文,時 常引用我妻教授的見解。也因此讓我開始注意到這個有趣的日本學者名字─我妻榮,"to be pound of my wife"(BGM可以用華原朋美的I'm pound),我都這樣開這位民法大師的玩笑,童言無忌:P。
但是沒想到有人會被搞糊塗!
有一次跟玄德(註1.)在圖書館書架前邊逛邊低聲交談,當我們走到日文法學書籍區時,我順手指著日本學者「我妻榮」教授的著作,說:「就是他,常常出現在 老孫著作的引註中...」,記得當下玄德那句回應真是震古鑠今──「他是一個人喔?我以為是他引他老婆的著作...我妻榮著,引用我老婆也感到光榮的著 作」。這才抖露出這個令我當場狂笑且一直到現在還是同學間津津樂道的真相,原來玄德同學一直有這誤認。
其實如果玄德同學有多加注意孫老師著作的序,就可以注意到孫老師有提到師母──黃綠星女士。黃女士司法官訓練所第四期結業,是最高行政法院的資深庭長。不 過,也許玄德同學其實也有注意到,才想說孫老師深深為愛妻的功力感到光榮,是故每每提及愛妻著作都要以"我妻榮"代替...。
註1.玄德是這名同學的綽號。因為他很有女性緣,人望極高,故被比喻成三國時代人氣指數強強滾的劉玄德。

(仍是我妻榮)
12/24/2005
氾濫的小人物之嘆─聖誕節、尼采、陳鼓應、我。

今年的聖誕節沒什麼特別計畫,但是既定計畫還是有的─早上的德文還有下午的債法各論。不想上,都不想上。放縱一下?放鬆一下?平時已經夠放縱夠放鬆了,沒有理由今天還可以放縱放鬆。
不想上就不想上,想那麼多理由幹麻?
但我仍在一大早就出門了─畢竟在家人眼中我今天是有課的,還是得出門晃晃省得多生事端。去哪?到處是人。也許是沒有行情沒有搞頭,又或許是天性孤僻,很想安靜安靜,離開喧鬧。
說到這突然想到那天我媽拿了我小時後的命名書給我看….當時看著悶鍋的大嬌小嬌跟張老師胡鬧,想起曾聽過我媽說我名字是張忠榮取的,對,就郭子乾模仿的名人傳真。於是又跟我媽問起真假。
然後她就跑去翻出命名書,她那天真閒。
翻開命名書,便在命名書中乍見一個特別的星宿名「孤辰」,聽起來似乎不是個很好的星象。
『一般說來,有孤辰、寡宿時,具有孤獨的性格,待人不親切,甚至不受親戚的歡迎。 這種類型的人大多很瘦。』─google來的,姑且信之吧,雖然我很胖,跟親戚沒什麼緣這一點倒是挺切實的。 至於待人不親切麻,應該也算,反正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怎樣,不多說。
回到正題,於是乎我跑去我認為最安靜又最熟悉的地方。是阿,學校的圖書館。六樓書庫如我所預測的,今天果然沒什麼人佔位。挑了一些平時有興趣但沒看的書,就這麼在那讀起來了;附近的人唸商學者有之,K民訴者有之,單挑王澤鑑自然亦有之。
六樓令我鍾愛,非旦因為安靜還有鮮少人足聲,最得我心的是有一小部分收藏是哲學、思想的書籍,書目不多,大部分是近代西方哲學家的小傳還有一些哲學史跟中國哲學史的書,但是夠我這呆子耗時間了。
說來好笑,從哲學系逃到法律系,偏偏在法律系才真的開始懂一點哲學、開始喜歡哲學。對我而言,也許是從相對具體的法學中,反而更能抓到一些哲學吧!
在書架上,找到一本談黑格爾哲學方法的書,好難好難,放棄。但好玩的是在後面的借書卡上,看到了程明修老師的簽名,800119,1991年1月19日, 應該是老師要放寒假的時候吧,真好奇他當時是以如何的心情借了這本書,更好奇的是老師當時究竟有沒有真的去讀這本書。改天去問他好了。
後來挑了陳鼓應先生寫的,《悲劇哲學家‧尼采》,先生的文筆很適合初學者了解尼采,也許因為尼采也是陳先生的最愛吧。
前面提了一堆,其實我是想講,我今天才認識了尼采。真夠諷刺又荒謬的了,聖誕夜來臨前的午后,我在書庫中看一個百多年即死的人如何鋪陳他”上帝已死”的主張。當然我今天以前就知道尼采與他的主張,但我卻從未真正碰觸他是如何論證他的主張。
大概雙魚座的小悲觀性格吧,整本書除了引用原典時有些艱澀外,大致還讀的蠻順利的。這是緣分嗎?
聖誕節、尼采、陳鼓應、我,就這樣在書庫碰撞了。當然,像我這樣的小人物之嘆,百年來已經數不清了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