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07

牧羊童的2007年終十大新聞


我很喜歡的三眼神童,最近又拿出來看了,不過他跟本文一點關係也沒有。

首先破題就必須先承認靈感來自chetbaker的blog,上學期末時因緣際會去到了他的blog之後,發現他的blog超好看,就一直看下去了。而既然承認靈感來自於他的blog,索性就連題目標題都學他,只改了個主詞而已。

另外必須再說明的是,在看chetbaker這篇文前,我還在想「新的一年跟我blog之間的關係」,白話點地說就是,07年最後一篇與08年第一篇要寫啥。雖說想把重心放在唸書上,但大概是也頗重視blog,所以就還是會care這些問題。

不過開始敲起鍵盤才發現很痛苦。第一苦的是排序;第二苦的是各項目內容份量。但又不好拖稿太久,所以決定盡量簡單化....。所幸,很多事情寫過網誌,有的就拿那些代替了XD

一、準備研究所(always)
就...準備研究所咩。準備的是公法組,要念的科目是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曾經萌生台北大學報法理學組的念頭,因為只差在一科行政法改成法理學。後來覺得行政法念那麼多,還是算了。目前決定要報考的是:「台北吳政輔」+世新。

除了暑假是在學校五大樓的地下室之外,唸書的地點是法學院的地下閱覽室。一起唸書的是功二與玄德,功二是能夠最早到、坐最久、念最多的,也是最早開始念書 的。我則是時常因為一些狀況而沒在那念書...。狀況大大小小、影響強度多多少少如:感冒、坐太久腿無力屁股痛、懶、太冷、太熱、家事、雜事、畢代事+班 代事、研討會、自力影印(不是盜版謝謝)、跑影印店、看電影、看抓馬(drama)、跟家人吃飯 等等等。

二、擔任畢代、班代(from三月)
四年級成了班代。四下想在暑假弄畢旅結果失敗。而各班要選畢代一名,在沒人要當且沒人被推舉(陷害?!)而我這班代又要交出一個人(聽起來像是人質)的狀況下,我就成了畢代。唔,這樣描述好像很不甘願似的,其實是還好啦,跑去看畢聯會怎麼運作也不錯,再怎樣也算是見識了一些。不久前還有學生議會的學弟問起我畢代要作啥呢...

擔任畢代最忙的就屬團拍加洗照片了。團拍詳細見: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1974167;而加洗照片則是因為我自己腦殘加上跟畢聯會連絡出了小差錯,搞得我交代給全班的內容「朝令夕改」。

三、blog(整年)
如各位所見,一堆文...。「經營(聽起來比較炫)」blog算是我近來除了念書的生活重心吧(其實還有注意政治,我是ptt所謂的政治魔人)。尤其是五年級後每篇文章的內容都很多,前陣子曾經計算過,開學後總共打了三萬多字,而到目前為止應該破五萬了吧....。

這blog也成了不少人跟我聊天或打招呼的內容。上週在地閱遇到Winston,他還笑稱我跟他是網友XD...這很中肯,因為我本人臉蠻臭的,有的人會不敢跟我說話,而我有時也會沒跟人打招呼....(狀況如:擦肩而過、沒看到、不太熟or怕生or害羞)

四、參加415樂生大遊行(四月)
詳見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15056305。其實看法與想法改變很多了,不過不太想在這多說....會開花。

五、旁聽經濟行政法(from九月)
說起來這得感謝彥賦。話說他在學期初告訴我,他要去旁聽程明修老師的經濟行政法,問我要不要一起。我當時聽了回他說「我大學部 耶...」,這件事就這樣緩住了。到了該課第一次下課之時,我湊巧讀書累了從地閱走出來晃晃,見到程師還有彥賦、雁翔、弦璋、國芬,眾人在法學院前聊天, 便湊上去瞧瞧、插個花。程師見了我便問怎麼很久沒寫網誌,我趕忙回答又開始寫了的消息。這時彥賦便抓著我向程師提到「我叫他也來他不來」,程師問我怎麼不 來,我回說「我只是大學部的...」,程師很詼諧地指著大家「你覺得你跟他們差很多嗎?」,並說「來接受一點刺激」,於是我就成了這們課的與會同學了。後 來俐君也加入了。

在這堂課學到很多。雖然課程名稱是經濟行政法,但還是會遇到很多行政法總論的問題。為了能夠「至少聽懂甚至參與討論」,每次上課前我還會多翻一些行政法的 書,怕跟不上...。曾經發生過「前一天才念隔天就被問」的情形,更加深了「有讀有保佑」的念頭。而另外,好家在每次都坐在弘宇旁邊,不但可以消除緊張, 還可以跟他討論,而且夾在弘宇跟老師的戰火間,也比較能夠專心....。

六、參加一堆研討會(often)
玄德同學有天跟我說,好像今年研討會很多。我回答說是因為他要準備考試有去注意才會覺得很多。其實我自己也沒去作考察,究竟是不是真的 比較多。不過我今年真的是參加爆多的XD。不過有很多場我是沒全程參與的。小型研討會不算,大型研討會真的算是全程參與的,就屬翁老師榮退還有司法院年度 研討會了。

而對我而言,研討會最重要的是「拿資料、吃便當、吃點心、聽笑話、聽八卦」,很鄉民吧?

關於研討會的文章不少,描述最詳細的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2168277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2631523。其實本來打算寫翁老師榮退研討會的,不過好累就作罷....。

七、決定不補習(六月)
這是經過掙扎的。詳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19941763

八、法理學(from九月)
向來就對法理學很有興趣的我,在大五上了楊奕華老師的法理學之後更喜歡了。我想這跟楊師在教學方法上的設計極有關係。簡單的說,因為楊師是讓幾位同學報告之後,由其他發問或發表感想。我這人很龜毛而且機車,這設計讓我會多想跟多問。詳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1940383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2002610

九、接觸台灣抗日史
一切是從公視每週六的連續劇開始的。上一檔的亂世豪門(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21805664)講了很多關於甲午戰爭後的事情,雖然很多部分配合大眾口味而作了加油添醋,但至少還是介紹了梗概。而我向來就討厭賭濫姓辜的。這部戲頗對我味。

但為了避免觀點單面,所以我又另外跑去三民找了本《台灣抗日祕史》來讀。唔,為了配合我不是專攻歷史且考量準備研究所,我找的是本很粗淺的...。過段時間我會寫些心得...(大概啦、可能啦、打算啦...)。

十、第一根白頭髮?!(二月)
這很重要。我還把他留存下來了。本來想拍照,不過應該不太清楚,也許過些時間找張黑紙才能展現吧。詳參:http://www.wretch.cc/blog/allen7235&article_id=12948283

12/29/2007

台灣法理學會、恩主宮:(一)

週六七點多就起床,是難得的事情。因為今天十點在台北大有活動,是台灣法理學會的年度會員大會暨學術座談會。

本文交代的事情有點多,但不想為了行文的造橋鋪路困惑,所以很隨性地敲鍵盤,覺得不流暢的還請見諒。

◎入會、學生會員、成立大會

記得在好幾個月前在元照法律網上看到台灣法理學會要正式成立的消息,就很興奮。當時的興奮其實一開始只限於「以後研討會會更多吧」「應該會架設網站吧」這類的想法。

我還記得當我仔細看消息時還發現,會員申請書的連結是有誤的。我就很雞婆地寫了MAIL給當時的秘書長吳從周老師。吳老師回信中很客氣地感謝我的提醒,最 好笑的就是他還稱我為「光倫兄」XD ㄟ我都說我是東吳的學生了還稱他為吳老師了,叫我兄實在是很令人尷尬。說到這,突然想到那天程明修老師上課時也喚我作光倫兄....。不過這些都不打緊, 記得以前修習朱建文老師的法院組織法時,他說王澤鑑老師叫他建文兄。

後來我也寫了申請書,加入了台灣法理學會,是學生會員。我覺得這個學生會員的設計實在是太棒了,不然我們學生一想到要跟教授們「平起平坐」還真不敢入會。我當時還是確定學生會員有包含「研究生+大學部學生」才敢入會。

記得成立大會那天我有事沒去。當時還怕說這樣會不會很不好,因為在那之前便一直收到MAIL,呼籲成員在成立大會那天要出席以滿足法定人數。不過後來想想沒這麼嚴重,不會因為我沒去就整個大會成立失敗(這樣也太虛了吧XD)也就沒去了。

◎啟程、到達

這次大會的日子我沒其他事情,前一天還特地早點上床睡覺。為的就是去瞧瞧。

之前去台北大,我還很笨的坐公車換捷運去,而且中間還換木柵線到中山國中站。其實我家這搭638就直接到台北大校門口了QQ 雖然還是得坐了三十分鐘左右才到,但是一趟車就OK,而且還一段票而已,好爽。

進了大門後我還很習慣性地左轉往資訊大樓走。因為先前的研討會都在那舉行的,走著走著突然想起好像不是在這,才轉身往教學大樓走。說起來有點笨,我忘記在哪舉行,好在隱隱約約有個印象,是教學大樓的九樓。

大概因為是週末,而且天氣冷,所以人好少。搭電梯到九樓時也是鴉雀無聲。好在看到標準報名台的設施一應俱全地在我面前:工讀生、長桌、大桶飲料、一堆資料。工讀生學長還在我報到後提醒我還沒繳會費,我阮囊羞澀,只好跟他說下次再繳....。

◎進入會場

進入會場後發現沒多少人,有點緊張,但還是趕緊坐下,想說找些什麼來讀讀,才想起學長剛剛沒給我資料,又走出去跟他拿,順便倒杯熱茶。資料有四份,雖然內容不多,但還是趕快閱讀閱讀,免得等會兒聽不懂。

一切安定好後才注意到會議室的另一端還有個空間,多大我看不出來,只看到門。引起我注意的是因為門的另端傳來許多人聲。我定睛一看是江玉林老師,他現在是學會的秘書長。藉由他所坐的辦公室移動椅緊鄰門邊,我判斷裡面應該很多人。

議程說是十點開始的,當時已經是十點十五分了,我也把資料看的差不多,除了中研院史語所的邱澎生教授那份二十幾頁關於清代商法的報告...。

這時「小房間」中傳出像是種散會的輕鬆笑聲,間雜著像是聊天的話語。好多人走出來,我的判斷果然沒錯。這時我平時利用網路練出來的「認人術」(練到快五顆 星了!)派上用場了,劉幸義老師、鄧衍森老師、張嘉尹老師、王鵬翔老師、莊世同老師,還有超級強的顏厥安老師。當然其中也有幾位我不認得的...。不過我 竟然連中正大學哲學系的謝世民老師都認得,這得多虧中研院法律所籌備處網站的照片...。顏厥安老師因為有事就先行離開了,好可惜。

◎討論開始,林端老師、林立老師

今天的主軸是多元學科下的法理學研究,江玉林老師計畫的,特別請來法律領域外的學者來作引言人。有淡江歐研所的林立老師、台大社會系的林端老師、中研院史語所的邱澎生老師,以及中正哲學系的謝世民老師。

其實另一方面吸引我來今天這活動的是兩位林老師。話說我「小時候」時還曾一度分不清兩位。現在可以分清了。林立老師是學哲學的,寫過Dworkin與法學 方法論的書(我只知道但沒讀過)、還寫過法律經濟分析;林端老師則是學社會學的,我看到他名字就會想到韋伯。其實會議開始前,由於我的位子離他們很近,所 以偷聽了他們談話內容。也因此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兩個並不是很熟,其實我以前還曾很三八地想說「該不會是兄弟吧?」。

繼續講報告吧。林端老師提出了關於法理學發展的大架構。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我還蠻喜歡這架構的。不過內容在這就不多說了,以免太法律味甚至太學術味,畢竟本文是流水帳文性質。

不過那套架構分析真的不錯。大概如下:

(一)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法學劃分,若依照Hermann Kantorowicz的「認識三元論」,可以分為1.法律的規範性,是關於應然的問題(ought to be,Sollen):how。2.法律的事實性,是關於實然的問題(is,Sein):what,以及3.法律的理念性,是關於理想的問題(idea,Idee):where。而由此劃分可以導出法律科學研究的範圍,即規範法學(法律釋義學)、經驗法學(法律社會學與法史學)、理念法學(法理學與法哲學)。

(二)二十世紀下半葉則是經驗法學與理念法學的整合、融合,這段時間出現了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對話倫理學、事實與規範之間)、Luhmann(系統理論、法律系統的自我再製)、Foucault(規訊與懲罰)以及我比較不熟的Becker還有Coleman(理性選擇的法理論)。

(三)下一步發展,世紀之交的多元整合性法學,很多我光名稱就不是很懂。後現代法理學、後殖民法理學、女性主義法理學、全球化法理學、消費社會法理學、資訊社會法理學....

林立老師則是提出一些思考,是關於學者之間如何相互交流,以及課堂上如何教授學生的問題。

◎邱澎生老師的引言、法制史研究

而就如張嘉尹老師後來討論時所說的,「沒想到法制史這麼吸引我」,邱老師關於清代商法的研究「也很吸引我」。因為邱老師整份報告的出發點很棒,是建立在質 疑「中國真的沒有商法嗎?」之上。一直以來的法制史研究,總是以西方觀點來評論中國,甚至因為加速改革浪潮的原因,中國傳統法制可以說是「被壓著打的」、 「被電假的」(年輕人用語)。邱老師還引用他在美國看到的史料說「因為中國沒有成文的商業法典,便認為中國人沒有任何商法,這是一種常見的錯誤認識。要是沒有近代法律註釋家的論述,我們也可能誤以為英國根本沒有普通法....(下 略)」。這觀點很棒,邱老師還提出了一種模組來觀察:事實上的法律與理論上的法律。換句話說,即便中國傳統上沒有西方所謂的商法,但仍有一套制度去解決商 業貿易往來所發生的問題,那套制度或許就是中國的商法。邱老師說他目前的研究是發現,雖然中國沒有商法典(指Code那玩意),但是許多商業的遊戲規則是 定在地方的、或存在於熟悉這套遊戲的人,例如師爺、商人、訟師。

不知不覺講太多了。不過還想再多說一些些。其實這讓我想到我個人的經驗。中學時我對中國的近現代史(我指明清之後)是沒有興趣的。熱衷於上古史(唐之前) 的部分,最愛的是魏晉。當時覺得那些明清的經濟史、生活史、制度史好無聊,而近現代的中國一蹶不振外加內戰連連等等,我更提不起勁。

念法律後,反而開始對制度史、經濟史、生活史等等等有興趣了。雖然不是很懂,但是翻到時會瞄上幾眼。大概是因為對於「人」的注意力由「英雄」「人傑」等等 轉向了「一般人」、「市井小民」。而這也就是那些經濟史制度史生活史等研究關注的。例如最有名的史景遷就特愛以大時代的小人物為主軸,討論當時的大環境是 怎樣。喔,對了,韋伯就是研究經濟史的。

◎恐怖的哲學思考

謝世民老師則是提出了一些倫理學的東西,不要說哲學味很重,康德味也超重。我聽到快爆炸。我當時還有點自卑,有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想,不過還是仗著小聰明硬聽下去,縱然效果不佳,但後來莊世同老師的提問法學味很多,雖然一下Hart一下Doworkin也讓我恐懼XD

◎便當
便當超棒,是金園排骨的XDDD 我一看到眼睛都亮了XDDDD

◎小結
想寫的還很多。本來題目是訂好還要寫之後的恩主宮之行,而且台灣法理學會的事情也還沒寫完,大概還要再以(二)來處理了....,本篇先到此為止,胡亂作個小結。

12/25/2007

12/25,思緒暢通之保持─兼論網路的力量

◎宣言

為求思緒暢通之保持,最近打算常常寫寫網誌。但是為了兼顧其他生活重心,所以會以喇賽文、胡扯文、心得文、生活文、訐譙文、流水帳文....等等等為主。所以那些有(二)(三)(四)之類的主題系列文會很少看到。

換言之就是這裡廢文會很多。不過就像玄德公所說的,他比較喜歡生活文那類的,也許大多數人也是這樣吧?而且也許,那些我自以為是「弘文」、「大作」的,反倒是沒什麼人想看。記得我的高中同學GEO也說過,我的網誌都太長,他懶得看。

不過我還是甘之如飴。如果問我為何,其實我不得不引用老吳同學的見解,「為了讓我祭典的司儀有東西可以講」。不過在我看來,其實他的重點是想講他想死的心 情,他這人動不動就愛把燒炭、自殺、猝死那些掛在嘴上。但我不是因為「想死」這種點才引用他見解的。某種程度上是希望能趁在活著的時候多留些在這世界。

只要有人記得我這的一丁點東西都好。例如我想應該很多人記得我曾經寫過國務機要費案旁聽的心得。甚至過了幾年,有人無聊去PTT八卦板爬文都會看到我寫的文,還m起來ㄋㄟ!

◎達「再」兼善天下?

古代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用這理論的話,其實我心裡有什麼抱負理想的,應該要等我擠身審檢學辯之列且是個咖的時候,再講出來,再去作,現在該作的是十年無人問的寒窗苦讀。黃茂榮老師也同此見解的喔!

但是這樣的心態也未必好。我認為能夠留下一些痕跡是好的。其實這也是blog的價值之一。有一說認為,blog的竄起使人人都能發表他的意見,能夠打破社 會上階級與權力的藩籬(註1.)。以往的社會是有權力的人才能發言,其實這樣的現象仍然存在─網路的力量充其量是割據或開創了新的一個領域。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是不錯的。依照此說,就連我這小人物也能起了一些影響力。同樣拿國務機要費案那些文作為例子,當時我在PTT上的文還順便責罵了腦殘記者,也獲得了不少迴響。某種程度而言我也加入了媒體腦殘現象之口誅筆伐之列。

◎小故事

說到這就必須再舉一例。前幾天還有個應該是中小學老師的網友老薑在我的新聞台留言。內容是他引述了一些我的話。被引述的網誌內容是關於受刑人的選舉權的問題。說真的,沒有他留言我都忘記我寫過那東西了。

從這故事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心得:

首先,在網路世界留下痕跡,也許這痕跡之後會對他人有所幫助。也許我的網誌其實對老薑幫助不大,但至少他在網路上搜尋到了我的文章,再怎樣他至少知道也有人想過類似的東西,他體會到了「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其實算是我的座右銘!)

其次,很多想法一閃即逝,此時不紀錄,更待何時?難道要等到以後當上大法官之後榮退再寫回憶錄嗎?(註2.)

總之我的想法大概就是上述這樣,說再多大概也是文章上作文章了。其他值得再作為補強的理論大概只剩下「人生無常」了。在這個風險社會中,我們都不知道自己 何時會遇到下一個災難。也許會像《我是傳奇》一樣全人類都得到怪病、也許會像《明天過後》大家都被冷死、也許會像《ID4》一樣大家被外星大管砲轟死、也 許會像《不可能任務III》一樣伊森杭特來到台灣(電影中是去上海)槍戰順便斃掉你我,也許也許...有太多也許,再也許也只是也許上作也許並收博君一笑 之效而已罷了。

◎結論

結論就是不知不覺我又喇了一堆,
以上,謝謝觀賞。
-----------------

註1.美國著名憲法學者Cass Sunstein擔心網路會讓社會走向極端。立論基礎大致上是「網路加強意見相同之人的凝聚」,意即藍的愈藍、綠的愈綠。這是我在廖元豪老師美憲課堂上聽到的。詳參《republic.com》。其實這跟本文似乎沒什麼關係,我承認我只是要吊吊書袋。

註2.這想法是緣於12/19日翁老師榮退研討會上,葉俊榮老師可惜許多當年釋憲案的研究資料只限於文本而其他過少。並舉出美國許多大法官有寫回憶錄作為例子。我並不是說我以後要當大法官,謝謝您美麗的誤解....。

12/24/2007

《start from here》

這是篇花痴文。

Joanna Wang 唱的〈有你的快樂〉實在是很棒!
不過也有可能是我又被豆導給催眠了,就像以前很喜歡聽〈綠光〉一樣。

受不了等待,youtube的預告片聽了又聽。
然而那些對話一直出現雖然不至令人討厭,
但還是礙了老子聽歌。

於是乎跑去google google。
沒想到Joanna的網頁就有線上收聽!
專輯名稱叫做《start from here》,
明年1月11日問市,就在立委大選前夕!(好像沒啥關係...)
其他幾首歌也很不錯:D
王若琳....有你的>口<

好鄉民的一篇文XD

網頁大概會開整夜吧....QQ
英文版〈Lost in Paradise〉也不錯。

我的法理學(四):知道才會去理論與開扇窗理論


壹、前言


很怪的篇名吧?
是這樣子的:

週四(12/20)上課時,同學討論提到了隱私權。話題持續到關於「老一輩的人有了隱私權的概念」時,楊奕華老師提到這現象很好,因為他們「有了隱私權的概念」。

老師接著說,「知道有美國才會想去美國」。我姑且稱之為「知道才會去理論」,還自作主張幫它取了個英文名字「"I know then I go" theory」。楊老師這話其實是有哲理的。

貳、開扇窗理論

我想起去年在憲法課輔時,我跟學弟妹說了一些話。那些話我現在也可以給它取一個名字,「開扇窗」理論,「"open the window" theory」。概念內涵其實與楊老師的「知道才會去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開扇窗」理論是這樣說的:「多去圖書館翻翻書、翻翻期刊論文,或是去網路上逛逛各個老師的資料,如此能夠多知道很多書、論文,即便不知道內容,但至少知 道了某個領域誰誰誰友寫過東西、以後某某領域能夠去翻什麼什麼書。」,「這就好像開了一扇窗一樣。每扇窗外面的風景都不一樣,而開了這扇窗也並不代表我們 就必須探出頭仔細地往外瞧,我們把這扇窗開著就好了。」

參、聰明反被聰明誤?

其實楊老師這句話在之前上課時就說過了。當時我似乎是因為「想當然爾」而未就其多作深入思索。這令我想到一個似乎也是方法上的問題。當時的我因為也覺得這道理我懂,所以並沒有深入去思考它。而這也就令我在當時失去了將楊老師的話仔細咀嚼甚至拿來與我自己想法比較的契機。

質言之。其實「懂」有時會阻礙了「懂」的發展。它有可能阻礙了「懂」的垂直發展,也有可能阻礙了它的「水平發展」。前者是指概念意涵的深入探求或建構;後者是指類似概念的相互比較。用另一句簡單的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

肆、鑽牛角尖的思考

這段「參」是我剛剛打著打著想到的問題。原本只是想把楊師與我的理論相互做個簡單的比較,然後為了增添本文的內容,想說多打一些關於這想法的發展,沒想到竟然打著打著想到「為何我當時沒有多加思考?」這個問題上。

如果我們把「知道才會去理論」扣回這段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上,會形成這樣的現象:「知道了美國卻不深入了解美國或不想知道別人講的美國與自己的美國一樣不一樣」。

其實我這個「扣回去」的思惟似乎是有點無趣的嘗試?因為扣回去的結果似乎只是「在文章上作文章」。

但是我又把"「開扇窗理論」能否「扣回去」「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思惟拿來思索。跟前面的思惟進行一番比較後。我發現是失敗的。因為並不能說,「開了扇窗會擋到窗」,這樣說會很奇怪。雖然我們可以說,前窗開的太小以至於無法把窗開大,但我先不往這方向去想,因為這也有點奇怪,前面已經夠奇怪了還往後面比會愈來愈奇怪。

我想講的是,這好像可以換另一個觀點去看。楊師是以人為主體去比喻,而我是以房間去比喻。而當我們的理論都要去比擬「聰明反被聰明誤」時,楊師的理論會比較順、我的會有點奇怪。

我阿,我想說的就是,當我們要比喻時,盡量找與「所欲闡述者」相似的事物去比較。具體的說,比喻同樣的事情,楊師的「知道才會去理論」比我的「開扇窗理論」好。因為在深入分析時,如果要借用提出的模型來操作時,我的理論會變得「一直在裝潢」,那樣很煩,而且愈講愈抽象。

伍、心得與結論

本來是想說會愈寫愈得意的。賣弄一下我的頭腦不錯。沒想到在「參」與「肆」的地方我竟然出現了奇怪的鑽牛角尖,不斷在概念間奔跑。然而這奔跑也不錯,讓我多想到了很多。

總之結論可以說是,必須承認楊師的比喻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