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2006

我的書房─從恆立志書房到問窮齋(一)


我也愛附庸風雅,學人家把書房取名:P
例如,馬漢寶老師的書房叫做思上樓,甘添貴老師的書房則是叫做半半齋。
我現在的書房叫做恆立志書房;
而八月底老子喬遷後,要取名為問窮齋。

有句話說,「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

可以看出,其意思是輕賤那些整日立新志的人,
而認為真正值得讚揚的是長時間為了同樣不變的志向奮鬥的人。

但是立恆志對我太難了,對一般人而言也是太難。

我寧可選擇恆立志,也不賴。
如何不賴?恆立志至少是時常惕勵自己朝新目標邁進,
如此瞬息多變的世界,叫人如何不輕易改變志向?
更何況正當年輕氣盛且未來不可知的青年?

回想過往,

從小到大,漫畫家、考古學家、記者、史學家..都曾經是我的志願;
文藝青年、左翼青年、文化工作、社會改革...也都曾是我想做的事情,
這些目標,或多或少都因為自己能力不足、決心不夠,
變成三分鐘熱度或是半調子。

到了念法律後,也是時常變來變去。未來出路要當律師還是學者?

當律師要當怎樣的律師,幫有錢人還是幫窮人?
當學者又要走哪條路,公法學?法理學?還是法制史?

有人說不要想那麼多,等考上了證照再說,

但是我還是覺得多想一些對抉擇比較有益處,不想且戰且走。
雖然會經過很多心靈上以及知識上的跌跌撞撞,但是這樣反而有助於找到最適合自己屬性的一條路。
雖說先考上證照或司法官再說,但我們不也看到許多發現自己不適任而轉換跑道的例子?

總之,我還是覺得多想想非常重要。

也許這跟我很愛紙上談兵+天馬行空的性格有關。

我在這裡的四年多,經歷了許多大改變,進入輔大、休學、重考班狗臉歲月...一直到進入東吳法學院。 有人說,每個人一生的際遇,都與他的性格有莫大關聯。杞人憂天式的思考未來,加上心靈與知識上的波折,都是因為我"總是在立志"。

當時為了標示這段日子,我將現在的書房命名為「恆立志書房」。

此後,無論是搬入新家或是升大四,都是新的人生階段,這間書房也將進入歷史。新的書房,將叫做問窮齋。


7/15/2006

《諜對諜》觀賞心得─該死的美國人。



FUCK AMERICAN!
美國人真壞。 美國人真的好壞好壞,冒著被人罵我文筆很差很粗糙的風險,我還是想重複強調「美國人好壞」這個事實。 怎講呢?總不能胡亂地亂罵一通吧?先談這部電影的重點吧。

這部電影的重點就是石油,所有的角色都與石油或多或少有關係, 當然,其中的每個故事也都與石油有關。

一個美國中情局情報員,每日企盼的是脫離無間道的生活。 他想要升官,不想在做特務了,當個情報單位主管也好,有個外交官身分當然更好, 總之連他剛成年的兒子也受不了跟著父母住在巴基斯坦,他的兒子想去波士頓念大學,但他卻告訴他兒子, 念家鄉公立的馬里蘭大學也不錯。兒子給他的回應是,「我的爸媽都是職業騙子!」。無情的指控,透露著一個少年對父母的厭惡。 似乎一道希望曙光似的,主管又給了他新任務:「這次之後,想升什麼官都沒問題!」, 然而他卻成為CIA與FBI鬥爭以及複雜國際政治狀況下的棋子。 他不甘心,他要取得他該有的尊嚴、生活。

一個是負責油田,一個是負責銷售,兩家石油公司的合併,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焦點。 然而企業合併案卻有了阻礙,政府機關必須詳細調查後方能決定是否核准, 因為其中一家公司涉嫌賄賂哈薩克官員以取得油田開發權,牽動了美國聯邦司法部的敏感神經。 委任律師與司法部官員的鬥智便不斷穿插在每段故事發展中。 年輕能幹的黑人律師,除了對赴官員,還須面對石油企業家的老謀深算。最後在企業家以及官員的影響下, 正義又真的能夠買賣了,官員有了面子,企業家有了裡子。

年輕的經濟分析師,每天的工作是坐在主播檯前向攝影機分析最新能源發展。除了工作之外,家庭也是他的生活重心, 每天早上陪兩個兒子吃早餐、與妻子談論大兒子生日如何慶祝...他是個好父親。 然而公司卻要指派他在大兒子生日當天去西班牙南部出差,向在那度假的伊朗國王拉生意,介紹公司業務。 他自然拒絕,因為他不想辜負兒子的期待。公司卻意外地准許他帶著全家四口一起去..... 他的生命便由此產生劇變─在大兒子生日當天失去他、婚姻關係產生變化─他的家庭生活跌到谷底; 「當年你們的國民生產毛額是世界第一,現在卻變成跟阿爾巴尼亞不相上下...你們現在國內第二大輸出品竟然是二手代工產品... 第三大是椰棗,每出口五磅就損失一美元...」向伊朗王子批評伊朗經濟政策,原本只是惡言相向,發洩喪子之痛, 卻使他得到王子賞識,要任命他做經濟顧問─他的事業生涯找到轉戾點。 他決定要幫王子做一番事業,竭盡他的所長所學...他建議王子應該建立輸油管、協助王子取得王位繼承權...

一對父子,遠從巴基斯坦來到伊朗當外勞,在石油開採廠當工人。卻因為遙遠的美國一個企業合併案而被裁員。 工廠主管對著眾外勞說,他們必須趕快找到工作,才不會被移民局遣送回國。想到還要把在家鄉的母親接來, 二十出頭的少年十分煩惱,當然,他的父親也是非常煩惱。 沒有工作的巴基斯坦少年認識了當地的回教團體傳道者,每天被灌輸著美國如何欺負回教國家的觀念、 觀賞一個個自殺炸彈客生前拍攝的遺言影片,加上傳道者的「親人將會有好待遇」的保證....有一天這少年, 向他的父親拿錢買公車票,說要去辦事,臨走前還給了父親一個擁抱....

伊朗王子,從牛津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現在是國家的外交部長。能幹、開明且有人望, 雖然有許多支持者─歐美政客、國內富人、國內回教領袖、其他回教國家領袖...,但是父親一日未決定究竟是他還是弟弟繼承, 他就一日不能大展雄心與抱負。弟弟雖然也是牛津大學畢業,然而卻整天呆在父親身旁,每其言是處理事務,實則是個紈褲子弟, 依靠父親的疼愛累積人脈與關係,鞏固繼承權以及實力。 大王子深受歐美民主觀念洗禮,他想要組織歐美式的民主政黨,讓國家機器屬於全民;還想打破只有少數人擁有石油財富的現實僵局, 成立國營企業,與歐美民主國家能夠對等談判...。當然他一直致力於此,也曾經企圖付諸,然而美國總統的一個電話, 便讓父王阻止他。之後得知父王決定把王位傳給弟弟,他向父親表示不服,更決意孤注一擲,以政變解決繼承問題... 然而美國自然不會放任他如此做.... (光是介紹人物就花掉不少篇幅,是阿,這也是我懶得重寫的原因..。)

來罵美國人吧! 唔,還需要說明的是,這邊指的是美國政府阿,不是每個美國公民。 不說清楚,說不定還會演變出新加坡人民向李敖抗議的事件。 (對啦,我不如李敖,不會有這種疑慮XD)

劇中有一段,石油企業委任律師也向司法部官員坦言: 「....賄賂哈薩克官員...妨礙了哈薩克人民擁有公平公正政府的權利..」 這段話好吸引我啊!在聽到這句話前,對於美國司法部為何要管到哈薩克官員收受賄賂,感到不解, 甚而以「世界警察」這辭諷刺美國什麼都要管的嘴臉... 但這句話卻也讓我體會了「世界警察」似乎真的也有其正義的一面,先不討論是否只是漂亮化而言...

先回到現實,最近G8又開始了,布希在俄羅斯的記者會上,公開地宣傳美式民主,想加深俄羅斯的民主化。 這讓我想到,電影中的美國人卻不是如此同樣地對待阿拉伯國家。 對於美國而言,這些擁有石油的國家最好是不要民主化,集中在少數人手上的財富比較好談判、交易, 所以一直想阻止大王子的行動,讓伊朗維持現狀,維持對美國最有利的現狀。 那俄羅斯呢?為何美國厚此薄彼?其實想透也不難,因為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對於美國而言,需要加深民主化, 才對美國有利,因為國際與俄羅斯的來往是自由貿易、工業...等等,而非阿拉伯國家單純地只是要榨乾油田。

我知道本文有個盲點,就是拿電影與現實作比較, 我不知道現在美國對於伊朗是如何的態度,但我想「雖不中,亦不遠矣」吧? 或許可以說,在美國的主導下,伊拉克不是有實施民主的選舉嗎? 但我想伊拉克這個案,不能與電影中的對伊朗政策相比較。 在伊拉克實施民主選舉,一方面是騎虎難下,畢竟美國出兵的部分理由是「為了伊拉克人民幸福」, 既然有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在勝利後必須做做樣子,實施實施選舉給大家看。 另一方面,自然是透過選舉,培養親美政權組成政黨,更方便控制。

總之,我討厭的是,在美國國境外,美國人根本不是真的是以民主價值為核心,而是利益。 當然,我這樣要求似乎過度,怎麼可能有國家對外不談自己利益?但我還是真的對這樣國內國外的差異感到非常的不恥。 這大概就是對於美國的兩種矛盾心情吧?一個是景仰美國的民主,一個是厭惡美國的強悍。 美國的民主理論非常精美、有厚度,回顧美國的民主發展史更覺得美國是個得天獨厚老天垂憐的國度, 然而美國的外交政策卻又是如此的霸道,讓人看不慣...。

美國的自由主義,特別是其顯現在言論自由領域,讓人讚嘆。以開放為原則,國家不輕易插手, 例如以市場機制式的思考方式,讓社會能夠自由形成對抗仇恨言論的言論,而非直接禁止仇恨的言論, 國家僅扮演提供平台的角色。

唉,說了一堆。 想拿來做結論的是,套用前述律師所說的「..妨礙了哈薩克人民擁有公平公正政府的權利..」, 美國政府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他國人民利益,不也違背正義? 對啦,我知道不會有人制止美國政府。就算是司法權的發動也不可能宣告違憲吧? 基於民主原則,司法權也是為了美國公民,總不可能司法保護他國利益,而反對國家的利益吧? 唔....這問題我沒想過, 沒想到行文至此,讓我想到這問題...改天問問老師好了。

天愈來愈亮了,讓我覺得像是在慶祝我想到這樣的問題? 算了,也許根本不算什麼,也許多想一下就解開了... 沒力氣想了...來睡吧。

媽的,美國人真壞,補個幹。

7/03/2006

《鬼天使》小心得



最近愈來愈迷那種前因後果或是來龍去脈不講清楚的故事敘述風格了。

例如電影,許多電影常常用劇中人物對白來交代每個人的身分、過去等背景;或是又如小說,最簡單的表現方式是,文中突然出現一句話,但是作者卻未明白表現出這句話究竟是向他人,或是自言自語,甚或是心中的獨白。

本來,真實的生活中,人們在交談時通常不會交代清楚所要指涉的事物的背景,我們會省略,因為一方知道他方口語或其他表達方式所要指涉的事物資料。

沒錯,我所迷的這種敘事風格,尤其在電影上,常常被人評論成「不之所云」、「沒交代清楚」,偏偏我愈來愈喜歡,我不明瞭藝術上區分的用語,但這應該算是種寫實吧?

小時候覺得,寫實?不就是最貼近真實,最讓人一看即知的風格嗎?怎會又往往是晦澀難懂?現在,總算是慢慢了解體會了吧。

會有這些感觸,主要是因為看了法國電影「鬼天使」,法文片名是Saint Ange,是故事中孤兒院的名字,聖天使孤兒院。台灣片商動輒將靈異主題的電影翻譯成「鬼XX」,實在是低能懶惰外加俗到不行,補個幹。

對了,其實,會看這部片,是因為主角是我最愛的法國女星,維琴亞‧拉朵嫣。是個極美麗的女性XD,可以在他身上看到很多特質─智慧、美麗、叛逆、彗黠,還有性感A__A….很愛為藝術裸露這樣>_< (廣告一下,我相簿有很多照片QQ)。離題了‧‧‧

結論嗎?推薦這部電影給大家看: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