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007

請關懷青少年:《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


看了滿城盡帶黃金甲,最深的感受就是,請關懷青少年。是的,請關懷青少年。

什麼樣的劇情引發我這樣的感受,多講會變成隨意告知電影劇情,亂設地雷,是我討厭的行為。基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精神,就不多廢話。能夠多說的,就是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家庭倫理悲劇中有關青少年身心失控的典型。

囉唆來了。

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極易受到外在事實的影響,正向或負向很難僅從那個有影響力的外在事實本身社會價值面去看待。也許受影響的青少年本身是個樂觀且擁有正向思考特質的人,那麼即便是色情、是暴力,是任何不受社會一般人評價為良善的外在事實,對這青少年而言也會是個負面教材,會是個前車之鑑、會是個批判對象。

相反的,自然不用說。擁有悲觀特質的青少年,任何外在事實,不論其本身受到的社會評價如何,都會給這青少年帶來負面的情緒。

當然,上述這是有點所謂建構主義的思考,屬於較為相信人性面本身的思考,
認為人本便是完整個體而會自主地選擇一個意義賦予所面對的人事物。

很粗糙的看法,其他什麼A主義B主義的我也不是懂很多,就不多做介紹丟人現眼。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必須積極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狀況。這並不是知道學業表現就足夠的。我想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人生觀、處世態度。

所謂的成人們忙著自己的盤算,自以為孩子仍在穩定發展,卻不知道一個不定時炸彈正在養成中。

卻在炸彈爆發時選擇怨天尤人,這是令人感到無謂卻又總是在發生的現象。而且,這樣的處理,根本就是在加深一場家庭悲劇的惡害。

只能說悲哉哀哉了。

2/08/2007

千古罪人海洋一族大屠殺

我超愛吃海鮮,應該是跟海鮮有仇。我上輩子一定是被綁起來丟到海裡活生生被海洋生物咬死。而且各種海洋生物都有份,魚、蝦、蛤仔、蚵仔、蜆仔、螃蟹、章魚、烏賊、干貝...;海膽跟海參可能是動作比較慢,只分到我一部分的肉,所以我比較少找牠們算帳。

仇人名單中又以魚蝦蟹跟我的仇恨最大,所以牠們可以說是禍延子孫。在日本料理中,魚卵跟蝦卵最常被我點名算帳;另外蟹黃也是我的最愛之一。怪也只能 怪牠們的長輩祖先不懂事竟然去惹我。還有,我上輩子一定死前還被魚給弄瞎,所以我才會這麼愛吃魚眼睛。蝦族當年也許負責剝我的皮,所以我時常怒火一來把牠 們的代表從頭到尾連殼用牙齒絞碎吞下肚!


正所謂禍延子孫,多年以來鮭氏一族的罪孽還是無法洗清。圖為鮭氏一族幼兒被放在軍艦上處刑的畫面。

海鮮怎麼料理最好吃,我不願去爭議。但真要我選擇一個答案,我會選擇生吃最棒。然而理由卻不是生吃最為鮮美,毋寧是仇恨因素在作怪──畢竟我上輩子 是被活活咬死的。 所以我最愛散壽司,各種仇人代表躺在意味著仇恨的醋飯上等著我一一處決。不同於握壽司一次處決一名仇人,散壽司帶來的是一種種族大屠殺的快感──而且手段 選擇極為自由,我可以先殺一名鮭魚家的幼兒再砍斷章魚的腳指頭,也可以同時把鮭魚家的成人與幼兒同時處決。

行刑前的罪人們早已動彈不得等候發落。
我一向喜歡去西門町國賓戲院對面的「漁市場和食刑場」伸張正義。無奈,這刑場卻在上週被迫關閉。要找到場地租借費低廉且環境具有相當品質的刑場實在不容易。
幹,為何我喜歡的餐廳總是會倒?

1/29/2007

大王會趕走壞人


電影宣傳海報,這不是鬼片=.=
海報左邊有兩支怪物,上面是史鋼,下面是殺無赦。




構思來自導演講給自己家中小朋友聽的床邊故事,電影【水中的女人】裡,有一種叫做「史鋼」的怪物會用盡一切手段阻止湛藍世界的仙女「娜芙」來到我們的世界進行任務─這任務包括傳達重要訊息、啟蒙。這種怪物非常強壯、兇猛、而且聰明。此外,牠們能完全隱身在草地上,不被人類看見。為了控制這些怪物和其他的生物,湛藍世界的規則和法律由三隻猴子般的生物維持,並且也是「史鋼」唯一害怕的東西。(引用wiki)



湛藍世界的惡害,史鋼。

童書《水中的女人》封面,PAGE ONE跟博客來都有賣,一本台幣要五六百,好貴!



我想當時身為父親的導演,也許是不讓小朋友過於擔心、過於害怕,才又創造出這個另一種怪物。另一種可能是,導演是要塑造一 個類似司法權的象徵─殺無赦既然掌管湛藍世界的秩序,一旦史鋼破壞了秩序便會招來殺無赦無情的制裁,這跟司法太像太像了,這個「可能」應該也比較接近導演 的想法吧?假設導演是以一套系統性的架構去講故事的話。


湛藍世界的大法官,殺無赦。

那我為何會提出「也許是不讓小朋友過於擔心、過於害怕」的可能?
實在是因為我有類似的經驗。

阿妹小時候,我跟我媽講給她聽的床邊故事中,「壞人」是個非常可怕的角色。壞人會吃小朋友,會吃很晚很晚還不睡覺的小朋友─很老套的劇情吧?沒辦法,我們 很想趕快把她弄睡了好換得自由。為了「自由」這個崇高的目標,我用好歹在輔大戲劇社演過一次公演的演技,適當地在「壞人」出現時表現出恐懼的樣子;甚至平 時屋外有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或其他鉅大聲響出現時,即使當時不是床邊故事時間,我也會極度恐懼地驚呼、摔倒、躲藏。

沒辦法,一切都是為了自由。

久了,真的管用了,「壞人」真的深植阿妹幼小的心靈。當阿妹不睡覺,我媽快瘋掉的時候,我們便會分工。通常我是負責到房間外製造聲響還有情境的工作─敲 打、驚呼,甚至自己對著空氣講話:「你出去啦!阿妹有要睡覺了!」「喂?啊!是壞人喔?什麼,你剛剛吃掉兩個小朋友,現在要來吃我們家阿妹喔?」(這通常 還需要搭配手機,有時是用手機撥打家裡電話,有時是把手機設定鬧鐘,總之我都要自言自語。)

但是反效果卻產生了。有一次,還沒到睡覺時間,阿妹本來在客廳玩玩具,突然一陣救護車的聲音,竟然讓她咻地一聲衝上沙發拿著小棉被躲著,發抖、哭泣。頓時我跟我媽有點慚愧、自責:「一個小孩竟然被我們嚇成這樣..」


連仙女娜芙都怕成這樣!

於是,「大王」登場了。

「大王」會抓「壞人」,還會把「壞人」吃掉。這招太管用了!之後每當「壞人來了」,阿妹便會沒有之前那麼害怕地躲起來,呼喊「快叫大王來!」。當然,我們也會設定一些條件,當條件滿足時大王才會到來。例如,阿妹要乖乖的,大王才會來抓走壞人,不然連阿妹一起抓走。

所以我才會說,也許說不定,【水中的女人】導演,奈沙馬蘭,也是在把「史鋼」說的太恐怖的情形下,才會想到趕緊設計一個「殺無赦」在必要的時候,來管管「史鋼」吧!


最後附上 愈來愈帥的奈沙馬蘭。
插花【靈異第六感】還有【靈異象限】時明明還很胖!



PS:有點懶才會到了二月初才放上來。其實這篇是看完電影後就開始寫的,所以時間還是放在一月底。

1/24/2007

續集電影?《畢業生》背後的真相。


當真愛碰上八卦,在百事達租借這部片時,預期的內容不外:一部很典型的浪漫喜劇,但沒想到其中埋了不少令我驚訝的要素。

劇中女主角的母親與外婆都曾跟同一名男子有過一段情,當然,也上過床。這也是本片在廣告時就強打的一個點,相信很多人光這點就被打動了吧!而我雖然不被這點所打動,但也就這三代淵源而對這部片有了很深的印象。

題外話,我之所以不被這點打動而去電影院觀賞或是在DVD一上市便去租的原因是,我原則上不主動看愛情喜劇、白濫惡搞喜劇以及超人英雄電影,這類電影只有在以下狀況才會看:
(1)碰巧轉到:如Star MovieHBO 以及;
(2)其他巧合:學校老師播放、跟同學打牌、家族聚會。
(3)超強卡司:例如布魯斯威利跟梅爾吉勃遜,布魯斯威利超會搞笑、梅爾吉勃遜超會演愛情片(事實上他根本不適合演英雄XD)

前述狀況是附隨在原則下的例外。另外,還有一個例外,是獨立於原則之外,是關於何時會主動去看這類電影──當我想娛樂時才會主動去看,很簡單吧。

這樣講好像自己很了不起,都看很有深度的電影。也不是這樣,只是如果想要透過電影給自己一點啟發或知識上的補充時,通常上述幾類電影是比較缺乏的。例如,上週才看的血鑽石,就算這部電影無法啟發我救苦救難的菩薩精神,至少也能補充我對於非洲國家了解的不足(同類的知識補充功能:雙面翻譯、軍火之王)。又例如,即便我看完慕尼黑也無法體驗到戰爭的無限迴旋式殘忍,至少也能看到很貼近真實的特務工作實錄。


索羅門之斬阿阿阿阿阿阿阿!!!!

這邊就不多談了,這是屬於題外話(很長的題外話Orz),看不懂我想講啥就算了。(這句好像又在說我很了不起,all right,就當作我文筆很差無法表達真意吧。)

回到這部電影。這部電影除了前述的以三代淵源為基礎而發展的劇情之外,還有一個基礎,也是這部電影最令我喜歡的。就是這部電影與畢業生有關。相信許多人在看這部電影時對畢業生是完全沒印象,因為這部電影實在太久太久了,看過的人也都忘得差不多了(EX:我媽XD);或是許多像我這年紀左右的人根本沒看過這部電影。我雖然不是老片愛好者,但好家在我特愛達斯汀霍夫曼,所以有看過達先生這部很有名很有名的作品。


電影畢業生


畢業生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小說。小說的內容是一個高中畢業小夥子搭上了一個中年婦女,並在不久後又搞上該婦女的獨生女。而獨生女與小夥子的戀情僅僅維持極短的時間,三天。過了最快樂的三天後獨生女就跑回家鄉嫁給其他人了。

電影中的設定,這小說的作者是小夥子的同學。在當時封閉的六零年代,這本小說的內容成了加州帕沙迪那市(Pasadena City)在地人茶餘飯後最愛的話題。

女主角(珍妮佛安尼斯頓)就是那個獨生女的女兒,與他的母親當年一樣,她也是有婚約在身,對方是個年輕有為的律師。他在片中因緣巧合展開了尋找自我的旅程(很老套但很經典),卻跟當年那個與外婆還有母親有過一段情的小夥子蹦出愛的火花─當然,現在已經是老夥子了(凱文科斯纳)


女主角的未婚夫是個律師
(馬克盧法洛,片中我還蠻喜歡他的幽默的XD)


為了探求身世之謎,女主角去找母親生前的好友住處尋求協助。
這阿姨是凱西貝茲耶XD


迷人的老夥子是個網路大亨。圖為老夥子帶女主角參加慈善晚會─北非諜影之夜
(很奇怪的名字吼?其實應該就叫做卡薩布蘭加之夜,誰叫當年這部電影被翻成北非諜影
翻譯們也就沿用了。)

女主角的外婆。是莎莉麥克蓮演的耶!!耶跟驚嘆號算是幫我母親加的,
我對莎女士的最近一個記憶只有Bewitched 而已XD 不過莎女士的確年輕時也很美。
(螢幕前的妳到了七十歲還能這麼正嗎XD?)



故事內容的介紹不多提了,相關:
http://tw.movie.yahoo.com/mstory.html?t=movie&id=1564,非常詳細,詳細到可能踩到一點點地雷,不過這種愛情喜劇,劇情早知道晚知道其實..hmn…ok啦。https://www.digiage.com.tw/ec/ec_a04.asp?proid=1CNL14001&id=205,比較簡單的介紹。

另外,我認為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基礎,這基礎貫穿這部電影,是女性主義。唔其實我也不太懂女性主義啦XD,但這部電影的確蠻多觀點是以女性為中心而出發的。

片中有許多地方使用了女性的語言。例如女主角與外婆在跟老夥子談判時,先後提到:「你知道不知道,當年你離我而去時,我比你現在還要年輕13歲」「我現在比她(指母親)過世時大一歲」,男主角對於外婆的反應是「我不知道我沒算過」;對於女主角的則是沒回答,但稍微遲疑了一下,眼睛看了一下周遭,那表情蠻妙的,我想他心中可能的OS是:「怎麼又在算年齡..Orz?」


外婆與老夥子談判,剛開始的配樂還是荒野大鏢客XDDDD

 另外,不太算是女性主義的,只算是很女生的劇情,是女主角與她妹妹的互動。原本她倆隻間是有點假惺惺的,但到後來卻變得能夠以真心相對(好老套的劇情XD)

假惺惺中的姊妹。妹妹就是American Beauty裡面,
凱文史貝西性幻想中的玫瑰美少女(如下圖)




總之大概就是這樣吧,多講也是丟臉的啦,反正我覺得還蠻不錯就是了。

這邊還有一個小心得,把他放在最後,是擔心會被說亂放地雷沒警告。Ending時,唔…..這不算雷吧,我是覺得沒啥令人意外的啦,好吧,如果覺得這算地雷的話….快逃開,不要看!然後想寫回應的就直接拉到最下面吧XD




-----------------(快跑!)----------------






再次強調,看到其實也沒差多少啦-__-








-----------------------(Run)--------------------








 
律師看到自己馬子跟疑似馬子父親的人在親熱


女主角希望能挽回幸福,律師開門


算是Happy Ending吧!女主角最後要挽留住律師未婚夫時,並不像傳統劇情中所說的「我不能沒有你」,而是「我可以沒有你」「但是我不想這樣」,我想I can’tI don’t want的意涵大家都知道,進一步而言,這樣子的變化代表著一種獨立自主能力的提升。其實我在觀賞時也蠻期待最後面女主角要如何說服男主角,我想電影中這樣的處理,非常有說服力而且也蠻有啟發性XD

12/12/2006

12月12日,身邊的玫瑰

     
(一)
今天美國憲法課堂上,布魯斯老師特別花了約一堂課時間講釋字618。布魯斯順便提到了上週六的大法官年度學術研討會上,他的那場的討論重心變成是釋字 618的辯論。而當時為主持人的謝在全大法官就下了個結論:「天邊的彩霞也許很美,但也要看看身邊的玫瑰。」言下之意似乎就是,「理論阿,也許真的很棒, 但總得看看現實究竟能否落實」,總之就是指理論與實際的落差。布魯斯說,當時他真想回:「我關心的就是身邊的玫瑰」、「本案當事人也是我們身旁的玫瑰」 。

雖然布魯斯當時沒講出來,但這樣的「對話」真的很棒,也深具啟發性。雖然表面上兩人認知有極大落差,但都能以「身邊的玫瑰」來比喻自己的執著。

這讓我又想起那本我好愛好愛的書─顏厥安老師的【與ROSA歡樂起舞】。

也許以下的看法很粗糙,但我想,書中的「哲學」、「理性」,其實也可以代換成謝大法官的某種執著(雖然我也覺得這執著莫名其妙)或是所謂的天邊彩霞,以及 布魯斯老師所要關心的。正如「玫瑰」也能代表真理與理性一般。(有趣的是,真理未必就是指絕對真實意義,毋寧也能代表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價值觀)

書中顏師引用黑格爾的話。黑格爾認為,哲學的任務在於理解存在的事物,因為存在的事物,就是理性。就個人而言,每個人都是他那時代的時代之子。妄想哲學可 以超出他的時代,正如妄想個人可以超越他的時代。由於玫瑰代表理性,黑氏便謂:Hier ist die Rose, hier tanze ! (這裡就是玫瑰,就在這裡跳舞吧!)

這些有點複雜吧?也許我也未能確切掌握其涵義。我想最白話的,就是有點「既來之則安之」的味道。我們的使命便是完成一個「階段性任務」,而這任務在歷史過程上是有一定意義的。(這觀念又很像基督教意義下的苦難??)

(二)
另外,書中還提到「哲學作為有關世界的思想,要直到現時結束其形成過程,並完成其自身之後,才會出現」。又讓我想跟今天的一段經驗做連結。同樣須先聲明在先的,也許我又誤解了書中涵義。

我想這段話也有這樣的意思:對於事實的不確信。亦即那所謂的真實實在是太難發現、碰觸了。而法律人念茲在茲的法學其實也正是要處理同樣的問題。但這不確信 卻又有如傳染病一般而另亟欲碰觸真實的法學也受到感染了。於是對於法律的不確信以及對於事實的不確信便這樣如同幽靈般地纏繞(甚至意圖腐蝕??)法律人的 心靈。

前面提到今天曾有的相關經驗是,今天行政法結束後,又去張錕盛老師研究室呆了一下。跟老師聊到他在海德堡的指導教授Haverkate。老師說 Haverkate最令他感到浪漫就是Haverkate的書中對於不確信所抱持的態度就是「去面對他」。我記不得老師口中Haverkate書上的描 述,但我可以感受到Haverkate似乎也有如同黑格爾、顏厥安老師的態度,不論是擁抱「它」、面對「它」,甚至與「它」歡樂起舞。

既來之則安之。當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好好的眺望,別再妄想跳下肩膀當另一個巨人了吧!

12/10/2006

推薦一本老書,正義與慈悲。



升大四後,不少同學跟我談起出路以及未來的問題。讓我不禁想在這裡提提【正義與慈悲】這本書。雖說這本書有意設定給高中畢業即將選擇大學科系的小朋友閱讀,但其實書中有許多位老師書寫的內容還蠻深的。

不知道要怎麼談這本書的重要性。一來其實這本書閱讀很輕鬆了,引述跟摘錄其實很不必要。二來我實在也有點懶得打字了XD。 就舉個例子吧!

記得當許多大一生向學長姐問起法學緒論這門課是否有必要修習的時候,得到的答案通常會是「不太需要」。而這理由不外是「大一聽很枯燥」、「大二大三後聽又 覺得很簡單」,是個很不必要的科目。 【正義與慈悲】,其實就有點像是這種感覺,大一唸的時候很無聊──因為根本不了解書中作者,或是對於其他資訊認識不深,而導致無法徹底吸收本書。

這種感覺其實也有點像是「道理」給人的感覺。通常「道理」是大家最不愛聽的,抽象、廣泛,以及其出現過於頻繁,也就是所謂的老生常談、老梗、聽過了、聽幾百次了。

記得課堂上有的老師在談些人生態度或是同學所謂的「說教」「喇賽」時,老師很常提到一個概念:我講的這些大一生聽不懂,高年級聽的懂卻又覺得為時已晚。

言及於此,突然想到人類似乎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摔過了才知道痛」,換句粗鄙又有點偏頗的話就是「犯賤」。有人看過日本漫畫家煤圖一雄的【漂流教室】嗎?書中有一種未來生物,長的很噁濫,但是有一點特質超猛:上一代的經驗能透過遺傳而留給下一代。

煤圖一雄老師這樣的想法應該也是有感於人類實在是太不懂得利用前車之鑑而總是犯同樣的錯吧!

講偏了,竟然講到人類的缺失。總之我想講的就是經驗的重要。而本書(不是漂流教室XD)真的蠻適合給身處歧路徬徨的人一些建議,而不只是即將踏入法律學習的小大一。

當人身處歧路而必須選擇時,如果知道決定走哪條路會遇到何種境遇時,我想對於選擇很有幫助吧。本書就能多少讓人知道,走學術可能會遇到啥;走實務界又會怎 樣;甚至即使不留在法界,也能知道習法讓我們學到了啥。唔.....關於最後這點,必須多提的是,也許有人會說,知道又怎樣,都大四了。但我想,至少能夠 得到一個檢驗自己學到了啥的機會。

再總之,到了大四而仍然不知所措的同學,快去借來看吧...

博客來連結給你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5777
圖書館有,不過只有一本....反正不貴,買來看也不錯。

11/26/2006

阿扁想做美國人阿公又怎樣?




王子陳致中的小孩將可能在美國出生,導致最近國內都在痛批陳水扁總統想當美國人阿公。說真的,我實在搞不懂這有啥好罵。我想,大概許多人認為當美國人阿公忠誠問題:

忠誠問題。孫子是美國人,所以阿扁的心可能不在中華民國,甚至有機會成為美國人。也就是說他變成美國人或這麼想當美國人,所以他會為美國效力,出賣中華民國利益。 那麼我們似乎可以想想,美國是我們敵國?怎麼出賣中華民國,成為美國一州嗎?或是把利益都送給美國?

美國並非台灣敵國,我想這點不用多談。真的要談,那就把全世界當敵國吧。至於成為美國一州,這會是總統的權限?涉及主權讓渡的問題,豈能是一個總統就能決 定。 最後,利益輸送的問題,拿現在的軍購案來說,阿扁不用當美國人阿公就已經很爲美國著想了。但這根本是台灣外交情勢的問題,哪個總統上去不會抱著美國人大 腿?軍購案根本就是繳保護費,然後換些贈品、紀念品,給國軍弟兄玩。換了誰當總統,都會這樣做。

況且,要心向美國,出賣中華民國,不需要成為美國人的阿公就可以了吧?拉法葉案,涉案官員有法蘭西阿公或法蘭西外公嗎?陳致中的小孩又何德何能成為扭轉台美關係的樞紐?

也許有人會說,阿扁當了美國人阿公,就有機會成為美國人,會有雙重國籍問題。那也請等到他要去取得時再詬病。不然,如此的無限上綱,大家都別出國了,以免該當賣國罪──乾脆說去美國旅遊是精神出軌、去美國唸書是「骨子裡美國人」,ABC還有小留學生都是匪諜!

其實我最想罵的,是台灣這些政治人物只會挑些無關緊要,層次很低的話題。而且喜歡玩弄語言或是文字,進行無謂的抹黑。「阿扁想當美國人阿公」,這句型其實挺常在台灣出現。例如:「王大明想選總統」,就似乎是句驚天動地的話,好似王大明暗藏禍心,貪圖權位一樣。

也許有點扯遠,但既然提了就順便罵。這樣的句型這樣的邏輯真的很莫名其妙,表面上像是宣示洞穿了某人的內心、動機,而能達到降低該某人語言或動作的正當性。  但這樣實在很無聊。

唔...我想開另外個文章罵好了XD

11/12/2006

1997, 11/12, 23:48 不純正功成身退



不斷複習每首歌曲,陷入懷念張雨生的情境中。

你披星戴月
你不辭冰雪
你穿過山野
來到我的心田
                                                                               
你像遠在天邊
又似近在眼前
直到充臆心間
我才後知後覺
                                                                               
你給我安慰
我不致頹廢
你寬容慈悲
我能展翅高飛
你卻功成身退
我不及言謝
你不告而別
我才後知後覺


還記得事情發生當時有不少人拿後知後覺來懷念張雨生。
但是,詞中後知後覺針對的是功成身退,而我們能夠說張雨生功成身退?
我多麼不願使用這四字。

功成身退,典型毋寧是有貢獻者主動自覺地退居幕後甚或毅然決然離開。
但一切一切在當年都來得太突然太突然了。

然而,今日不斷品味張雨生的作品,我們會很容易得到一個答案:
他留給我們很多很多。

那麼的確是功成身退了。只是這功成身退既是突然又並非是你我所願。
我姑且借用法釋意學常用的形容詞──不純正

不純正功成身退。

那震撼這塊土地,劃過天邊的一道生命閃電,
1997, 11/12, 23:48 不純正功成身退。

不純正功成身退,

我多麼希望這功成身退能夠真正。


10/30/2006

〈烈火青春〉



最近網誌音樂換了。是烈火青春。我很喜歡。

我想應該很多人也都喜歡吧?好熱血,還伴隨好多夢想,更讚揚著青春。
1988年飛碟發行的「烈火青春」專輯,是由第一屆全國流行音樂會大賽優勝紀念專輯,
由最後五強張雨生和姚可傑
/邰正宵/張啟娜等人共同演唱錄製。(那時我才五歲歲>_<)

話說張雨生過世到11.12就滿9年了。當年他過世時我唸國三,那幾天都一直注意新聞。
我很小就喜歡他了,最早聽的歌是【我的未來不是夢】以及一堆人合唱的【永遠不回頭】。

這幾天狂聽寶哥的歌。真棒。
我很喜歡【卡拉OK‧台北‧我】中的【動物的悲歌】
有很濃厚的關懷以及諷刺。

變懷念文了 Q__Q


------------------------以下是歌詞-----------------------------

烈火青春                                             1988/08 飛碟發行
                                                                               
作詞:陳樂融 作曲:陳志遠 編曲:陳志遠 演唱:張雨生 (應該是  張雨生/張啟娜/邰正宵/姚可傑)

                                                                               
沸騰的夜在跳動
跟著搖滾的節奏
敲打的歲月在你和我
嘹亮的歌聲在風中
用感覺擦亮你我期待的臉龐
用心靈溫暖黑夜孤獨的淚光
                                                                               
這一刻我將遠走
愛是我唯一所有
外面的世界如此遼闊
年輕的我不再回頭
用感覺擦亮你我期待的臉龐
用心靈溫暖黑夜孤獨的淚光
                                                                               
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 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
用所有熱情換回時間 讓年輕的夢沒有終點
                                                                               
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 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
向浩瀚星空許下諾言 讓年輕的心永不改變
用心靈溫暖黑夜孤獨的淚光
                                                                               
這一刻我將遠走
愛是我唯一所有
外面的世界如此遼闊
年輕的我不再回頭
用感覺擦亮你我期待的臉龐
用心靈溫暖黑夜孤獨的淚光
                                                                               
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 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
用所有熱情換回時間 讓年輕的夢沒有終點
                                                                               
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 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
向浩瀚星空許下諾言 讓年輕的心永不改變

10/29/2006

聽你‧聽我─民歌演唱會

週六晚上跟媽還有他朋友去新莊運動場聽演唱會,還記得我媽說演唱會要在運動場的陽光草坪辦時,我還笑說都晚上了還陽光草坪勒。笑歸笑,還是去了。因為聽說有施孝榮,邰肇玫..等民歌手,我沒很懂民歌時期的東西,但這幾個有名的我還是知道而且會想聽聽現場啦。

不過還真的沒想到有那麼多人。大概現場有約莫兩、三千人吧?而且大家還真投入呢,五年級的特多,不少夫妻帶著小朋友一起來,也有三五好友一起來的。看著他 們口中跟著台上歌手一起唱,感覺還真特別。大概平時看習慣七年級八年級生追星,卻鮮少看到五年級甚至四年級的人跟著歌手唱。尤其是【如果】,這首還真是國 歌級阿,現場一堆人跟著邰肇玫唱。

我想現場最high的時候就是殷正洋了。歌聲厚且嘹喨,看他唱著詞句意境極美的【再別康橋】,就不難想像他當年為何那麼受女性歡迎了。蠻有趣的是,在唱已 安排好的【再別康橋】前,有個中年女性歌迷還從後台借到麥克風,用喊的點歌,點的是【情深緣淺】。窘的大概就是負責主持工作的施孝榮了,他才正開始介紹 【再別康橋】的寫詞人徐志摩勒。不知道他會不會本來覺得介紹這首歌的自己會是很有詩味的人? 但話說回來,施孝榮的反應還是很快,還裝糊塗的問說是不是要找錢先生。(因為情深緣淺唸的含糊點還真有點像是人名,錢XX)

但殷正洋沒讓那位熱情歌迷失望,縱然沒有跟樂隊排過,還是在照預定計畫表演前清唱了幾句。而樂隊當然也不會被說丟臉,還是跟著伴奏了一些些,儘管沒排過。

其實他最先唱的是跟施孝榮一起合唱【拜訪春天】,但我不喜歡,因為沒有表現他的音質。不過還是很好聽啦。一方面也是這首歌的歪歌版太好笑了,以致於每當這首歌的前奏一響起我便會想笑。

後來就是大合唱了,是一連串的組曲,從【看我聽我】開始唱,節奏輕快。由於太歡樂的歌引不起我興趣,留不下我,就準備走了。唔....當時不但已經十點多,晚了,也餓了。

本篇文就以溫習歌詞作結吧:P



【再別康橋】,徐志摩,1928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沈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我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沈默,
  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人間四月天,【再別康橋】的作者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8/18/2006

小房間教授與屁股人教授





為何沒事要提一個日本的行政法學者?其實我只是想講很無聊的冷笑話。阿部泰隆、阿部泰隆...,這四個字用中文念起來很像德文的Abteilung XD...意思是小房間或是隔間。所以我有時看到註解提到他,就都會心想:「隔間教授你又來了!」、甚至有時會想說他老人家該不會其實就是德國人 吧...。呵,很無聊吧=.=
附上阿部泰隆教授的網站:http://www.ne.jp/asahi/aduma/bigdragon/ 日文我不懂啦!不過這網站似乎在講,阿部教授近年從學界投身律師界,親自打了不少重要的行政訴訟,將理性與夢想實踐,令人景仰。



順便提提一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ät Heidelberg)的教授,Schmidt-Aßmann,台灣翻譯作阿斯曼。專長是行政契約法的台大的林明鏘教授就是他的高徒。由於前不久德國通過 的正字法影響,"ß"已經統一變成"ss",所以阿斯曼教授就變成Assmann了...屁股人XD!(每次都讓我想到小新有項絕招叫屁股星球人)


(阿部教授漫畫造型)

8/16/2006

以老婆大人為榮耀的教授



我妻榮教授,1897~1973,是東大的教授,對於日本的民法學體系建立有莫大的功勞,也得過由天皇親自頒與的文化勳章。

記得大二修習前任大法官孫森焱老師的民法債編總論時,總是辛辛苦苦地研讀孫老師的著作,特別是引註更是要多加注意。孫老師受過日本教育,自然深諳日文,時 常引用我妻教授的見解。也因此讓我開始注意到這個有趣的日本學者名字─我妻榮,"to be pound of my wife"(BGM可以用華原朋美的I'm pound),我都這樣開這位民法大師的玩笑,童言無忌:P。

但是沒想到有人會被搞糊塗!

有一次跟玄德(註1.)在圖書館書架前邊逛邊低聲交談,當我們走到日文法學書籍區時,我順手指著日本學者「我妻榮」教授的著作,說:「就是他,常常出現在 老孫著作的引註中...」,記得當下玄德那句回應真是震古鑠今──「他是一個人喔?我以為是他引他老婆的著作...我妻榮著,引用我老婆也感到光榮的著 作」。這才抖露出這個令我當場狂笑且一直到現在還是同學間津津樂道的真相,原來玄德同學一直有這誤認。

其實如果玄德同學有多加注意孫老師著作的序,就可以注意到孫老師有提到師母──黃綠星女士。黃女士司法官訓練所第四期結業,是最高行政法院的資深庭長。不 過,也許玄德同學其實也有注意到,才想說孫老師深深為愛妻的功力感到光榮,是故每每提及愛妻著作都要以"我妻榮"代替...。



註1.玄德是這名同學的綽號。因為他很有女性緣,人望極高,故被比喻成三國時代人氣指數強強滾的劉玄德。


(仍是我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