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2011

讀書讀到背後的讀書人(三):左右不分、甘作打手的陳芳明

我好想知道台灣不要臉的讀書人到底還有多少個,所以拜託台灣媒體觀察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記者協會等民間團體,以 及各位身負公民意識的老師同學們不要再大喊&連署什麼「反媒體巨獸」、「反旺中寬頻併購中嘉網路」了好嗎?路遙才能知馬力、有錢能使鬼推磨。沒有 統媒我們如何檢驗讀書人的良心呢?台灣有統媒真好。
『同樣屬於兩岸和平的思考,但北京的立場是結束內戰、達成統一。馬英九發言的基礎,則是不統、不獨、不武。蔡英文的構想,並未有任何兩岸和平的想法。在公開場合,她只淡漠表示,並不排除與中國領導人接觸,也希望北京相信她的十年政綱具有善意。 』、『從思想光譜來看,胡錦濤站在最左的位置,馬英九是中間偏左,蔡英文則是極右立場。』(摘自:陳芳明,〈和平協議:保守或激進?〉,時報周刊第1757期)
 陳芳明老師真是有見地。希望他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盡早去精神科就診。


我在Facebook寫了上面這些之後,我的一個好朋友佳鴻說:「還好吧!左右有時不代表什麼特定立場,只是表示不同而已!」。雖然我也認為,依照分類標準的不同,左右有時的確是不代表什麼特定立場。但是陳芳明的言論卻不宜如此解讀,他的言論問題可大了。 所以我又囉哩吧索地回應了一大堆:

首先,(就我的觀察而言,)在台灣由於過去極權(威權)政府的歷史經驗,公共知識分子對於左翼思想的喜好是比較高的(我個人則是認為即便扣除極權統治背景,左翼思想仍然是最迷人的)。關於左翼思想的迷人這點,可以從很多紀錄看出,許多三、四年級生在大學時期為了閱讀「禁書」不知費了不少心力,這些人例如許宗力老師、捲入【台大哲學系事件】的諸多前輩、還有很多老師。


雖然「左派」內涵難以明確定義,但是它的確代表了「叛逆」「進步」「反抗」「反威權」「社會主義」「反對既存秩序」「批判性」等等逼哩叭啦諸如此類的價值,而受到絕大多數公共知識分子的喜愛。


所以說,在此脈絡之下,陳芳明教授作為一個曾經寫過《左翼台灣》、《後殖民台灣》、《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等等著作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本身也參與過海外台獨運動)而言,不但「自己是不是一個左派」很重要,他去「判斷」、「定性」政治人物的左右屬性,更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


其次,在台灣,關心政治還有公共議題的朋友們常常在爭論「台灣到底有沒有左派?」「民進黨與國民黨哪個像左派?」,連結上述說明,可以看出台灣的知識份子有多麼期盼一個屬於左派的政治勢力出現。


這問題困擾了很多人。例如(超級強大的)張鐵志不久前還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雖然,不論是選民認知的實證研究,或者議員在社會福利政策的具體投票行為,民進黨是明顯比國民黨左傾的;國民黨也常指控民進黨是反商,但民進黨在九零年代主要政治動員訴求還是民主化與本土化,而不是一套有系統的偏左翼政策。』( 摘自:張鐵志,〈兩岸經濟交流與藍綠的新社會基礎 〉,時代的噪音,2011年7月7日)。
從這點看來,陳芳明說蔡英文是極右派的觀點,令人傻眼。

最後,我必須很疑心病的指出,陳芳明把馬英九列為中間偏左而把蔡英文列為極右(而且也不列為中間偏右),目的正是"inception"─殖入、暗示、作一個隱含的觀念連結,繼續向旺旺/中時的讀者們以及中間偏藍/外省族群喊聲:「蔡英文是極右派啊!跟陳水扁一樣,都是希特勒、都是獨裁者,是危險的省籍仇恨分子,會把台灣帶向毀滅的未來!」。

這是一個爛到不行的奧步。就像即便蔡英文丟出《十年政綱》,國民黨仍然傾力地宣揚「空心菜」一樣。國民黨只能靠不停地炒作「蔡英文=陳水扁」的邏輯來招換選票。而陳芳明教授,選擇在這一個時刻、這一個巨大的選戰結構之中,當一個關鍵的小螺絲釘,替這一個說法背書,令人感到遺憾與噁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請留下稱呼(以便版主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