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就喜歡上替書房「命名」這件事情。或許初衷真的就只是「附庸風雅」一番。而對於寫blog這件事的重視也就因此讓我陸陸續續地把網站取了名字。最早是叫作「問窮齋」,這是承續著「恆立志齋」而來的。而現在這個新的網站則是被我稱作「善言堂」。
恆立志齋
「恆立志齋」還不是網站,而只是我的書房。它的由來是因為「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這句話出現在大學時程明修老師的課堂;印象中老師當時那番話的大意是說,立恆志很難做到,能夠恆立志就很不容易了。 這句話很打中我的心,一來我時常覺得那些關於「君子/小人」的區分與要求過於嚴苛,二來也從不覺得我是個君子。更重要的是我從小就是個常常在換志願的人。
我記得我小時候曾經想當個考古學家,理由說穿了就是因為小時候喜歡恐龍還有古文明,所以這幼稚的志願其實很快就消失了﹝高中時參加學校的讀書會讀了風雪定陵這本書之後,更加確立放棄這志向的念頭是對的,因為實在太艱苦了‧‧‧﹞。高中時立志立最大的是要考歷史系,應屆參加聯考差輔大歷史0.0X,所以就去讀聽起來也不錯的哲學系,想說可以轉系到樓下的歷史系。然而卻愛上了戲劇而整個大一有超過一半都在戲劇社鬼混﹝現在想想其實我在輔大的那一年還從不曾去歷史系的課堂旁聽過....﹞。後來又發生了一些事情、想了很多問題,所以不斷改變志向,於是乾脆跑去重考最後讀了法律系,但是讀法律系的過程還曾經想要考轉學考去讀社會學。而最後一直待在法律系的原因還是因為覺得研究所可以考基礎法學組。但是最後最後還是選了公法組。
問窮齋
問窮齋的源頭則是來自於一句話「君子問志不問窮」。有天我想到這句話的時刻,覺得這句話實在太嘴砲了,吃飽肚子最重要啊!而且儒家那群人不也曾說「富之教之」而認為要先有物質生活而受才提升精神生活?而且那陣子也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覺得$$$$最重要。
所以才有了問窮齋。
﹝有趣的是,我谷歌之後才發現,似乎根本沒有所謂「問志不問窮」這句話。那麼我腦中到底從何而來這句話,我也不知道‧‧‧﹞
善言堂
那麼善言齋的由來呢?又是哪句話嗎?或許了解我的朋友能夠猜到,或是較有聯想力的朋友也可以。不過也別過度聯想,以為我是去信了佛家之言,認為要「廣結善緣」之類的,那不會是我。
「善言齋」三字是由兩個想法結合起來的:一個是「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另一個則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它的形成背景,其實是在很低潮很低潮的時候。那時還蠻想死的,但又還不甘願,覺得應該留下些什麼。所以那時心想:「起碼要把對世界的看法留下來吧!」於是便有了「新建一個網站」的念頭。
然而這念頭遇到了不少瓶頸。瓶頸之一是「太龐大」:我想說的話還有很多很多,實在講不完﹝真的是很多話...﹞;此外,最大的瓶頸就正在於「太膚淺」:無論是客觀的資料、或是主觀的分析皆然。或許也要感謝冥冥中有了這樣的體悟,才會決定「好死不如賴活著」。
我也曾想過:"人永遠不可能窮盡地了解這世界,也就不可能窮盡地陳述這世界、解釋這世界、評判這世界。但這並不代表必須永遠選擇沉默。" 在這樣的想法之下,雖然有很多想法「既龐大又膚淺」,但我還是想讓他們一一呈現在文字中。
所以我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過活,珍惜每一個想法萌生的時刻,把握每一個說話的機會:說歡喜的事、說憤怒的事、說悲傷的事、說快樂的事。
所以有了「善言堂」。
這年頭很多人說話不負責任的,我不會!金田一總拿爺爺的生命做賭注,我則以自己的生命做賭注,相信自己的意見、貫徹自己的意見﹝林煒廷:用生命寫文!﹞。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所說的,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說,「我不同意你所作的,而且我誓死貫徹我說話的權利」。
善言堂也並不是一言堂,所以我也希望能夠獲得來自任何地方任何人的意見。
我覺得你瓶頸是在「太聰明」,笨一點,不要想那麼多,開個民宿住在海邊不是也很快樂嗎~哈XD
回覆刪除真的,也許我有一天就乾脆去當計程車司機XD
回覆刪除